浅析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实践策略
赵文芹
石家庄市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对本地区一线学校的实际调研、访谈等,探讨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构思考与实践策略。通过对调查和学生、教师访谈的深入分析,发现学生、家长及教师在心理危机认识与应对上存在不足,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亟待完善。为此,本文提出了以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思路,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实施路径与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实践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经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心理危机的认识普遍不足,面对心理危机时显得慌乱且无从下手。尤其是在考试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一、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理论结合实际导向作用
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干预的框架和原则,而实际情况则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挑战。
1.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干预的基础和依据。它包括了心理危机的定义、分类、识别、评估、干预和后续跟进等多个环节。理论知识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心理危机的本质和规律,还为我们提供了干预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心理危机干预的“四早”原则(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早转介)就是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干预方案
学校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场所,其特点和需求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心理状况等因素,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物质条件等资源状况。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学校需求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例如,针对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学业压力问题,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3.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的实践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实践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心理危机案例,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和应对过程。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和干预效果等方面,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同时,案例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角色扮演则是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心理危机场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和交流。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心理危机的感受和挑战,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同时,角色扮演还可以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信任关系,为后续的干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体中发挥实效
相比于单一的课堂讲授,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应对技能。此外,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建立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直观认识,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为未来的心理危机应对打下坚实基础。
1.体验为主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活动。首先,心理健康讲座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形式。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或教师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讲解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危机干预观念,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步骤。其次,心理咨询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在咨询过程中,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此外,心理危机演练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形式。学校可以模拟真实的心理危机场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交流。通过演练,学生可以了解心理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掌握应对心理危机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同时,心理危机演练还可以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建立应对心理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2.协同开展提升实践活动实效。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学校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方案。首先,学校需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参与人员和时间安排。其次,学校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场地、设备、人员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和反馈等方式了解参与者的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同时,学校还需要关注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家校社合作加强系统干预的支持作用
家校社合是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社合作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道防线。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社会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资源。强化家校社合作主要是以下基本内容。
1.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学校应当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心理状况。同时,学校还应当与社区、政府部门等建立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注重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社区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心理危机的危害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心理危机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医生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举办讲座或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
3.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联动机制,与家长和社会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时,学校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干预措施。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参考文献】
[1]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J]. 孙祁岗.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2
[2] 构建“五维融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浙江省杭州市城西中学“1+X”介入式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J]. 章建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
[3]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设与创新[J]. 杨婉晨;张向强.时代报告,2020
[4]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探索[J]. 杨玉侠;许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