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宣讲团的模式优化探索
柳建辉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高校大学生宣讲团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方式,更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实践育人环节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进行理论宣讲,自我教育的同时发挥了宣讲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的作用。当前,大学生宣讲团普遍存在理论功底不足、宣讲成效低、无新意等问题,对于宣讲团的发展不容忽视。以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红色星火”宣讲团为例,在开展宣讲活动中探索提升方法,更好发挥大学生宣讲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宣讲团;社会实践;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宣讲团的队伍建设,引导其发挥好理论宣讲的作用,助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于2022年成立“红色星火”宣讲团,围绕红色文化、社会服务、健康知识等方面开展以宣讲形式为主,辅以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达到“促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双向发展的目的,连续三年6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累计开展志愿宣讲60余场,受益人数6000余人。
一、大学生宣讲团发挥的时代作用
筑文化自信,展青春之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而当一个国家失去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信,其将会在时代的发展中消失。我国是唯一一个没有间断的文明社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其中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人奋进的革命文化,有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学生宣讲团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独有作用。
点理想之灯,护信仰之塔。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3]新时代之下,青年们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宣讲团要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讲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宣讲团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开展有特色、有时效的宣讲活动,将党的声音和政策传递给广大群众。
以青春之力,强思政之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4]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宣讲团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是高校思政课创新的表现。大学生宣讲团当用青春的力量和智慧的火花,点亮思政课堂,帮助同学深入了解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素养,将小我融入大我。
二、大学生宣讲团存在的现实问题
成员自身理论功底不足,宣讲效果不佳。大学生宣讲团的成员因以“学生”为主体,宣讲过程中理论功底不足的问题突显。宣讲员对宣讲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全面,对宣讲内容的组织和表达不够清晰明了,出现严重的照本宣读现象。理论宣讲作为一种思想传播、凝聚人心的教育途径,需确保准确性,宣讲员一旦带着“不确定”、“不清楚”、“不了解”等情况出现在宣讲中,会使听众产生一种质疑的心理,影响宣讲效果,最终与预期的成效背道而驰。
宣讲方式同质化,无针对性。影响宣讲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而宣讲员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其采用什么样的宣讲方式以及前期的准备都是影响宣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宣讲前,需要考虑如何使宣讲更具针对性,使听众真正的听懂。大多宣讲团存在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想法,无论任何听众,都会采用相同的PPT、话语、流程等,缺乏创新和变化。长此以往,宣讲员会成为冰冷的宣讲机器,听众也会抵触此类活动,将不利于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宣讲团要打磨好自己的宣讲方案,把握语言的温度,开展有温度的宣讲。
管理不到位,工作质量堪忧。大学生宣讲团普遍是由学生自发组成的,虽然有相关挂靠组织,因实际管理较少,对外活动的渠道闭塞,每年校外开展仅一到两次,当面对大型宣讲会时,易产生抵触心理[5]。宣讲团无经费来源,配套保障不充足,无法印制宣传页、横幅等,影响活动开展。高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确保宣讲团能开展活动。
三、大学生宣讲团可行的提升路径
提升理论功底和宣讲水平,持温度宣讲。依托学校的学术资源,由优秀教师提供辅导,与优秀宣讲团进行经验交流,实行“随时学、深度研、讲前备、弹性练、模拟讲”这一流程,提高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面对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方案,使宣讲活动具有针对性,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红色星火”宣讲团制定小学生群体“专属套餐”,开展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宣讲时,使用易懂的语言和词汇,将宣讲与艺术结合,开展主题绘画、趣味游戏等,将复杂的理论融入画卷、游戏之中,增加宣讲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对宣讲内容更容易理解。
深化实践育人,建立“校内+校外”的宣讲基地。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论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活动不应局限于高校内,要将宣讲延伸到社区、中小学、工厂等场所,引导宣讲团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可以将宣讲与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相结合。“红色星火”宣讲团积极走向社会,与洛阳市两所小学达成合作,定期前往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宣讲。在暑期,宣讲团成员分别带队前往多地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宣讲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优化成员构成,采用“1T+3S”。“1T+3S”即“思政教师(1T)+党员学生(1S)+团员学生(1S)+普通学生(1S)”,形成“点线面”的传导路径。大学生宣讲团应配有优秀的思政教师,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为宣讲团提供有力的指导[6]。宣讲团成员选拔,可由班级、年级及学校进行推荐遴选,打造一支能力强、高素质的大学生宣讲团。“红色星火”宣讲团配有一名思政教师,提供指导,由党员学生作为队长,成员来自各团支部,形成传导路径,吸纳更多同学参与。
握紧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多维度宣传阵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宣传,利用好公众号、快手、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还可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红色星火”宣讲团就依托学院特色,创作遵义会议精神剪纸艺术品、红旗渠精神连环画、宣传短视频等。
参考文献:
[1]李毅.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J].红旗文稿.2023(23):4
[2]曾荣锋,尹韵公.深入把握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N].人民日报.2024-4-2(9)
[3]邱玥.青春磨砺正当时——致敬“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N].光明日报.2022-5-10(4)
[4]安钰锋.推动思政课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N].中国教育报.2024-5-17(2)
[5]姜国敏,王澳卫.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团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3,(03)
葛畅,矫雨航.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协同体系的构建——以同济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14(06)
作者简介:柳建辉(2002—),男,汉族,河南鹤壁市人,洛阳理工学院“红色星火”宣讲团负责人,本科在读,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志愿服务实践教育。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第一批“微项目”《红色星火--新时代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码:WXM-1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