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思课堂构建下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黄语娇

南宁市兴宁区第二初级中学 530029

一、创思课堂六环节与闯关游戏的内在契合性

创思课堂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展思—质疑辩思—训练促思—拓展创思”六环节六环节形成“情境驱动—自主建构—互动深化—迁移创新”的思维发展链,核心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内化与思维提升。初中生物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既需依托情境化解抽象概念(如“细胞分裂分化”“遗传规律”),又需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思维 [1]

情境教学——闯关游戏以目标为导向、任务为串联,与六环节天然契合:创境启思可借游戏场景激发探究欲;自探静思对应独立闯关的深度思考;合作展思适配组队闯关的协作分享;质疑辩思源于关卡解法的碰撞;训练促思依托闯关中的知识应用;拓展创思则引导问题迁移至真实场景。这种契合使闯关游戏不仅是情境载体,更成为串联环节、推动思维的“脚手架”。

两者结合的优势显著:一是流程可视化,将六环节转化为“闯关地图”的阶段性目标,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二是反馈即时化,“通关”“卡关”等节点可快速反映教学效果,便于教师调整;三是动力持续化,闯关的成就感与挑战性能维持学生投入度,减少思维疲劳。

二、基于创思课堂六环节的闯关游戏情境设计框架

结合初中生物知识体系与闯关游戏“目标—任务—规则—反馈”要素,构建六环节与闯关任务的对应模型(见表 1),明确各环节思维发展目标。

表 1 创思课堂六环节的闯关游戏情境设计框架

该框架设计原则如下:第一,环节衔接性:前一环节成果为后一环节奠基,如“自探静思”的解题笔记需作为“合作展思”的讨论素材,避免环节断裂。第二,思维递进性:从直观感受到创新实践,难度逐步提升。如“人体的呼吸”单元,可从“认识呼吸道结构”过渡到“设计雾霾防护方案”。第三, 学科适配性:游戏任务紧扣生物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体现在实验设计中,“社会责任”融入健康、环境类拓展任务[3]。

三、实践路径: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

3.1 创境启思:发布“种子的冒险之旅”闯关任务

创设“拯救休眠种子”情境:“春天到了,仓库里的种子需闯过‘水分关’‘温度关’‘空气关’才能萌发,你能帮忙吗?”展示不同萌发状态的种子实物及延时视频,将“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转化为闯关目标,激发探究欲。发放“闯关地图”,标注六环节对应关卡与任务提示,明确流程。

3.2 自探静思:独立破解“基础信息关”

设置“种子档案库”独立关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种子结构模型、分析“不同环境下种子萌发率”数据(含温度、水分、空气变量),完成三项任务: ① 写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完整且活的胚);② 推测 3 个影响萌发的外界因素; ③ 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其中一个因素(文字或图示记录思路)。要求记录困惑(如“为何条件适宜的种子不萌发?”),为后续合作铺垫。

3.3 合作展思:组队攻克“实验设计关”

在“实验室闯关区”,小组整合“自探静思”成果,合作完成实验设计:① 明确变量(如以“水”为变量时,对照组与实验组水量差异); ② 选择材料(绿豆、培养皿等); ③ 制定步骤(观察记录时间、指标);④ 预测结果(绘制预期萌发率柱状图)。各组通过“闯关展板”展示方案并阐述设计逻辑,在互动中完善科学性。

3.4 质疑辩思:辩论“异常现象关”

设置“矛盾挑战台”,提供两组异常数据: ① 水分充足、温度适宜但密封的种子萌发率为0; ② 干燥环境中,25℃种子萌发率略高于5℃。引导学生辩论:“第一组数据说明什么?”(空气是必要条件)“第二组数据是否推翻‘温度适宜更易萌发’结论?”(干燥环境中温度影响减弱,需控制变量)。抛出开放性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光照吗?”,鼓励提出假设(如“菜豆种子可能不需要,烟草种子也许需要”),深化对“变量控制”与“结论普适性”的理解[4]。

3.5 训练促思:限时挑战“应用闯关”

开启“农田实战”限时关卡(15 分钟):提供“春旱地区”“温室大棚”“高海拔山区”等场景,要求结合实验结论设计播种方案,回答: ① 关键影响因素; ② 应对措施(浇水、覆膜等); ③ 预期萌发率变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教师用“闯关评分表”(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反馈知识应用效果。

3.6 拓展创思:设计“未来种子关卡”

终极任务“种子改良实验室”: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思考“如何让种子适应极端环境?”,分组设计“耐盐碱种子”“抗旱种子”培育思路(结合基因编辑、杂交技术),以“闯关新方案”呈现: ① 需突破的新“关卡”(如高盐环境); ② 改良原理(如提高细胞液浓度);③ 实验验证方法。优秀方案汇编为“班级种子闯关指南”,延伸思维至生活。

四、实践成效与优化路径

4.1 教学成效

在八年级两个平行班(各约 50 人)的对比实验中,实验班采用六环节闯关教学,对照班用传统“讲授—实验—练习”模式,结果显示:

4.1.1 思维品质

实验班实验设计变量控制准确率 85% (对照班 58% ),多场景方案完整率 72% (对照班 41% )。

4.1.2 课堂参与

实验班每节课平均质疑提问 12 次(对照班 5 次), 90% 学生能提出有效建议(对照班 63% )。

4.1.3

学习兴趣: 89% 的实验班学生“期待下一次闯关课堂”, 76% 认为“通过闯关理解了知识本质”。

4.2 反思与优化

4.2.1 环节节奏把控

部分课堂“合作展思”耗时过长,导致“拓展创思”仓促。需预设时间占比(基础环节 30% 、深化环节 40% 、创新环节 30% ),用“闯关计时器”提醒进度。

4.2.2 个体思维显化

少数学生“自探静思”存在“假思考”(抄教材答案)。可设计“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困惑记录表),要求记录推理过程(如“为何排除某因素”)。

4.2.3 评价维度完善

现有评价侧重“结果通关”,需强化“思维过程”评价,如记录“质疑辩思”中是否能提出反例、用数据支撑观点,契合创思课堂目标 [5]。

五、结语

将闯关游戏融入创思课堂六环节,本质是用“游戏化任务”激活“结构化思维”[6],推动初中生物教学从“教知识”转向“建思维”。实践中需牢记“环节服务于思维,游戏助力于环节”,避免形式化。未来可结合信息技术(如线上闯关小程序)与跨学科整合(如融入数学统计、语文方案撰写),深化思维提升,实现“情境带动思考,思考培养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的标准[J]. 全球教育展望,2018(3):53- 62.

[2] 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 . 创思课堂教学范式指导纲要 [Z]. 2024.

[3] 刘恩山,曹保义 .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王磊. 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20(7):112- 118.

[5] 李吉林 . 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6] 加菲尔德·吉尼·纽曼, 罗兰·凯思. 创建思维课堂:引领当今教育变革[M]. 陈红美 邓奕华 甄桂春 译,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