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作者

刘伟娟

阜阳市汇鑫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授基础知识,更强调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合理运用教学情境,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模式,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掌握。同时,跨学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心喜爱数学,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中,全面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优化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融入游戏等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枯燥的知识传授,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学习场景,使其在贴近生活的环境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本质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1]。情境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的内涵,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情境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投入探索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学习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创设富有趣味和生活气息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中去。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叙述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生活画面和熟悉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圆”这一章时,可以讲述“嫦娥奔月”的民间神话故事,让学生在欣赏优美语言和传说情节的同时,画出月亮和玉兔,并量出纸上月亮的半径、周长,引出对圆的初步认识。这种情境教学不仅让数学课堂充满故事性与画面感,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打通数学与语文、艺术等多领域的联系,拓宽学习视野。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符合认知规律的情境。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在校园里要为班级设计一块花圃,需要测量长和宽,计算占地面积,再设计出漂亮的图案。这样的情境引入了生活实践,也涉及了美术知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巩固了面积公式的运用[2]。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懂得如何将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之中,逐步建立起主动探究、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强化学科融合,促进学科深度联结

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体验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爱表现的年龄特点[3]。例如在“图形的运动”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画作中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所带来的艺术美感。比如《蒙娜丽莎》中人物的对称布局或者《阿尔诺菲尼夫妇像》中镜面映射形成的对称视角,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图形运动带来的形式美,体会对称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创作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自由设计并制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学生可挑选简单的几何图形,借助绘画将其进行多次平移、旋转,形成花纹般的图案,或用剪纸折叠的方式剪出对称的造型。这样的活动让数学知识从平面的抽象符号走进学生的手中和心中,使其在亲手操作中直观地理解图形运动的规律。这样的跨学科学习,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色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与多学科融合为小学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数学真正成为探索世界与表达创意的有趣工具,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活动中收获知识、增长智慧。

3. 调动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情感导入可以为课堂注入更多温度,引入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图画或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氛围中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也让数学知识变得更有意义。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设计课堂导入。借助讲述孔融四岁就懂得将大的梨子留给哥哥,自己选择小的梨的故事,学生被这种懂礼让、知孝悌的行为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随后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桌上放着 6 个梨,孔融把最大的 2 个留给哥哥,自己挑了最小的,那孔融选的这部分可以用分数怎样来表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自然过渡到对分数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人际交往、道德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模拟分梨的场景,加深对“整体与部分”的认知,并用分数语言表达所分的份额。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刻地理解分数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知识灌输,而是一次情感参与和多学科融合的体验 [4]。借助这种跨学科的情境教学设计,数学与语文中的故事以及品德教育有机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传统故事的文化内涵,激发其从多角度去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兴趣,学生逐步养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真正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与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搭建了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意义。借助精心设计的故事导入、艺术任务和生活情境,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知识本质,体会多学科的联系,激发学习热情。这样丰富的课堂体验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培养了多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蕾 . 情境教学视野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A]. 首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交流会论文集 [C]. 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 :2025:310- 311.

[2] 郑侨双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开展路径探索 [J]. 读写算 ,2025,(10):43- 45.

[3] 兰华 .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5,(01):160- 162.

[4] 胡 海 燕 . 小 学 数 学 跨 学 科 融 合 教 学 初 探 [J]. 新 教育 ,2024,(S2):107-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