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思考

作者

张宗敏

重庆钧鸿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引言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土地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应该与当前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土地利用转型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为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土地资源管理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主要包括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利用、保护和监督等多个方面。基于科学调查和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保护可以防止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严格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落实土地规划,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转型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需求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的实际情况,对土地的利用形态进行转变,其中经济转型是土地利用转型的根本驱动力。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转型具有地域性以及非线性等特征,其地域性特征主要源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尤其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转型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紧密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基于此对土地管理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与完善,从而促使土地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土地利用转型的非线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利用转型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影响。同时土地利用转型作为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涉及到了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人类活动的变化以及土地用途的改变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开展土地利用转型工作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其中的主要目的,表明不仅要推动经济的发展,还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因此,在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确保转型过程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3 土地利用转型及土地资源管理方法

3.1 完善土地生态产权机制

土地生态产权机制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依据,旨在通过对土地资源权属关系的界定,如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合规性与有效性,以更好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对此,相关部门则需提高对土地生态产权机制建立健全的重视,通过严格约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切实解决生态价值产权问题,确保土地生态产权清晰明。具体而言,可以在土地生态产权体系建立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基于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机制、土地生态补偿机制等,通过对土地权责进行登记、对生态保护区和农用地进行合理补偿等方式,确保土地生态产权机制的有效落地,使土地资源能够有效转化为生态资产,以体现土地生态资源价值的同时,达到土地资源集约化管理的目的。另外,为贯彻落实土地生态产权机制,还需加大监管力度,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土地资源综合评估体系,对土地使用情况加大查处力度,杜绝违规用地等情况的同时,合理评估土地生态价值,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采取高质量土地资源配置

地方政府应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宏观调节功能,从多个角度综合考量各要素,采取“多维时空配置、高质量利用、可持续更新”的高质量资源配置策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与城市现实情况相联系,例如建筑要避开公园、湖泊、自然景点;居住区建设应保证建筑间距满足居民对采光与通风的需要;工厂选址远离市区中心,避免造成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等等。另外,政府要充分关注空闲土地,明确各类土地的用途、布局和开发时序,避免土地资源无序开发造成浪费。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确定各类用地的使用规范和约束,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土地资源过度开采和滥用,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土地资源安全视角,要把重点放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上,稳步推动耕地生态恢复,积极开展生态恢复,从而保证土地资源高质量发展。在实行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加大对国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要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空间布局,确保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政策。

2.3 加强土地监管和执法

首先,在对土地进行开发以及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其审批以及监督,确保所有土地的开发活动均符合既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并且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租赁和处置的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非法流转、违规占用土地等行为。其次,应该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信息系进行采集、共享以及管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的存在的异常情况与潜在风险,推动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再次,针对土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完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确保流转价格合理反映土地价值;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快速解决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通过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恶意炒作、非法侵占土地等行为,从而维护土地流转市场的公平、公正与透明。

2.4 强化土地生态保护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土地生态保护贯穿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全过程。加强对耕地、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生态用地的非农化转用。加大对土地生态修复的投入,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矿山废弃地复垦、水土流失治理、退化土地修复等,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加强对土地污染的防治,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土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因保护土地生态环境而受到经济损失的地区和个人给予合理补偿,调动各方参与土地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土地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地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其对土地资源管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与适应性,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土地生态保护,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土地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转型的持续推进,土地资源管理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邱海帆.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研究[J].房地产世界 ,2024(15):41-43.

[2] 温璐歌 , 沈体雁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 :现实挑战及解决方法 [J]. 经济问题探索 ,2024(8):87-100.

[3] 任亚运 . 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更新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研究[J]. 智能城市 ,2024,10(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