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马宝

身份证号码:211224198801195812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沥青路面凭借其平整舒适、施工便捷、养护简易等优势,成为城市道路的主要铺装形式。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材料质量波动、施工温度难以精准控制、复杂城市环境干扰等问题,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车辙、推移等病害,不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还增加了后期养护成本。

一、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基础理论

1.1 沥青路面的结构与分类

沥青路面通常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组成。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与自然因素作用,需具备良好的耐磨性、抗滑性和高温稳定性。基层主要承担面层传递的荷载,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底基层起辅助承重作用。垫层则用于改善土基湿度和温度状况。按结构类型,沥青路面可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间断级配矿质混合料,以沥青为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成,其密实度高、耐久性好,适用于高等级城市道路;沥青碎石路面采用连续级配矿质混合料,空隙率较大,常用于次干路及支路,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 。

1.2 施工技术原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合理调配材料与控制施工工艺,实现路面性能的优化。沥青作为胶结材料,与集料经拌和形成具有一定黏结力和可塑性的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利用摊铺机将混合料均匀铺设在路面基层上,形成平整的初始结构。碾压环节则是借助压路机的压力,使混合料中的集料重新排列、嵌挤密实,同时沥青填充空隙,增强混合料的密实度与整体性。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高温下沥青流动性好,便于混合料拌和、摊铺和压实。随着温度降低,沥青逐渐硬化,赋予路面强度和稳定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沥青路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其表面平整、无接缝,能有效降低车辆行驶的颠簸感,提升行车舒适性;良好的抗滑性能保障了车辆行驶安全;柔性路面特性使其对路基变形有一定适应性,可减少路面开裂。沥青路面施工周期短,能快速开放交通,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后期维修养护便捷,可局部修补,降低养护成本。在应用场景方面,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常用于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等交通流量大、荷载要求高的路段。冷拌沥青混合料则适用于小面积修补、低等级道路建设或环保要求高的区域。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2.1 施工设计与规划

施工设计与规划是施工的行动指南。需结合道路设计要求、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详细制定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合理规划各工序的先后顺序与衔接方式,例如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时间与空间安排,避免工序冲突。精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将整个施工周期细化到日、周,设定关键节点目标,同时预留一定弹性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交通管制等突发情况。

2.2 材料准备与质量控制

材料准备与质量控制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基础。沥青作为关键材料,需根据道路等级、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标号与类型,如高温地区宜采用高粘度、高软化点的沥青,以增强路面抗车辙能力。集料的质量也至关重要,其级配、粒径、含泥量等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同粒径的集料按比例混合,形成良好的嵌挤结构,提升路面强度。在材料进场前,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对每批次沥青、集料进行抽样检测,检查其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3 机械设备检查与调试

工程机械保养到位对施工效果和效率关系重大。摊铺机应检査熨平板的平板平整度、夯锤的振动次数,摊铺出平整厚实的路面,且厚实均匀。应选择施工需求的压路机种类、数量,摊铺时将压实工艺及路面结构落实到各类压路机配备,碾压前检査压路机发动机、碾压轮,设置好碾压速度与碾压遍数,将压实效果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搅拌站应检査搅拌叶片、计量装置是否齐全完好,调整好沥青、集料的称量精度,维护混合料配合比的精确度。拌料运输车要检査车箱密闭程度和保温程度,防止运输混合料过程中因温度流失、离析问题而减小密实度。

三、技术难点与应对策略

3.1 材料质量不稳定

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有沥青、集料等,质量的波动性受原材料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同一原材料产地的集料,因其级配、含泥量、压碎值等的差异性较大,若供应商管理不到位,易造成不同批次原材料其性能不同。沥青因其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的影响,易出现老化的现象、性能减弱等问题。还有材料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颠簸、受潮等因素,会引起材料的物理性能发生改变。对于质量的不稳定性问题,就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3.2 施工温度控制难

路面铺筑施工中,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无论是拌和施工还是摊铺、压实施工中,温度控制不好,都会引起施工质量问题。混合料温度过高或过低,沥青会出现老化快,混合料粘结力减弱的问题。沥青混合料温度过低,混合料不易拌和,使得压实效果较差。混合料运输过程中,保温措施不到位容易散失热量,混合料出厂温度过低,会造成摊铺困难,出现不平整现象。在混合料拌和阶段,做好智能监控以及精细化管理,合理控制沥青的混合料加热温度,通过自动化的温度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混合料运输阶段,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外包裹保温毡,从而降低混合料散失热量的可能性。

3.3 施工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常常存在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地上的建筑物多等因素,车流量大导致施工区域不便,车辆及施工机械均不便通行,施工进度受影响,施工的同时还与交通产生干扰,容易发生危险;地下管线较繁杂,施工期间,若无法了解清楚具体管线所在,容易破坏管线,产生意外事故。对于复杂施工环境要提出综合应对对策。施工前,将施工单位、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组织起来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探,探明地下管线走向、埋深等信息,画出精确的管线走向图,统筹好施工区域、施工次序等,避开对管线的破坏。

结语

本文围绕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系统探讨了施工要点、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表明,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精准控制施工温度、灵活应对复杂环境,能显著提升路面施工质量。随着智能建造与绿色材料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施工将更高效、环保,为城市交通建设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欧秉清.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J].中国住宅设施,2024,(10):173-175.

[2]刘海.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3):107-109.

[3]刘波.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J].汽车周刊,2024,(10):142-144.

[4]陈军.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