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工工程中化工生产工艺探讨
邵聪聪
身份证号码:371524198712056213
引言
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其生产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资源利用率及生态环境。当前,全球化工行业正经历绿色转型与技术变革,而我国化工生产仍存在传统工艺占比高、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大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频发、“三废” 排放超标。
一、化工生产工艺的基本理论与分类
1.1 化工生产工艺基础理论
化工生产工艺以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传质传热等理论为核心。化学反应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与反应器特性,指导工艺设计中反应器的选型与操作条件优化。通过反应器流型分析,选择合适的塔式或管式反应器,确保物料充分混合与反应。化工热力学则聚焦能量转化与物质状态变化,用于计算反应热、相平衡等参数,为工艺过程的能量回收与物料分离提供理论依据。传质传热理论在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如精馏塔内的气液传质过程、换热器中的热量交换,均需通过优化传质传热系数,提高分离效率与热量利用率,保障工艺稳定运行。
1.2 化工生产工艺分类
化工生产工艺可按产品类型与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按产品类型划分,石油化工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裂解、重整等工艺生产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侧重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医药、染料、助剂等,其工艺特点为流程复杂、反应条件精细。煤化工则以煤炭为基础,通过气化、液化等技术制备合成气、液体燃料等。按反应类型划分,合成反应通过多种原料化合生成目标产物,如乙烯与氯气合成氯乙烯;分解反应使化合物分解产生新物质,像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例如二氧化硫氧化制三氧化硫。不同类型的工艺在原料处理、反应条件控制及产品分离提纯等环节各具特性,分类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工生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为工艺优化和创新提供方向 。
1.3 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建议
化工行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与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国际方面,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化工产品市场,我国企业在专利壁垒、标准制定权上处于劣势;技术封锁导致高端催化剂、特种材料等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政府需完善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化工领域倾斜,支持关键技术国产化。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化工生产工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化工生产工艺发展现状
近年来,化工生产工艺在技术革新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全流程,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了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大幅提升了工艺稳定性与生产效率。在大型炼油厂中,DCS 系统可根据原油成分自动调整蒸馏塔操作参数,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波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加速渗透,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过程,提前预判潜在风险。绿色化工工艺逐渐兴起,部分企业采用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传统高污染物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 “三废” 排放。
2.2 现存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一定成果,化工生产工艺仍面临诸多难题。传统工艺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依旧突出,部分企业仍依赖落后生产技术,导致能源浪费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安全与环保压力持续增大,化工生产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一旦发生泄漏或反应失控,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而 “三废” 处理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部分污染物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仍存在困难,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
三、化工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与优化策略
3.1 绿色化工工艺技术
源头减污、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绿色化工工艺技术促使化工生产绿色化,通过原料替换,选用木质纤维素等生物原料或使用 CO2 等原料,减少对化石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 CO2 等排量;以 CO2 与环氧乙烷共聚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实现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反应设计是促进资源节约型绿色化工工艺技术的核心,通过反应路径优化,原料分子中高浓度的原子可以全部进入到所要得到的产品中,副产品较少,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的环己酮氨肟化反应,减少大量废液。通过发展高效分离技术,如采用膜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离,可取代蒸馏法、结晶等高能耗的生产过程,减小绿色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消耗与污染的产生,推进绿色可持续的化工生产。
3.2 智能化与自动化工艺升级
通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对化工生产效率、安全性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生产过程中海量数据挖掘,构建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动态精准的管控。化工企业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反应釜温度、压力与产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自动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品合格率。数字孪生技术提供工艺优化手段,通过对与实际生产系统 1∶1 映射的数字孪生建模,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生产过程,提前验证工艺提升改进方案,减少试错。工业机器人和无人巡检系统的引入替代人工完成危险岗位和设备巡检工作,减少人员暴露风险;结合5G 技术传输设备数据实现远程控制,提升生产系统响应能力和灵活性,实现化工生产向智能化、无人化进程。
3.3 新型催化技术与材料应用
构建新型催化剂/催化材料和新型催化技术,是化工工艺技术的重要突破点。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是比表面积巨大、量子效应明显的催化剂,一氧化碳低温氧化反应应用纳米金催化剂表现出的效率和催化选择性都很高,可为化工尾气净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技术;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 MOFs 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 等在气体吸附分离、多相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具有可调的孔道结构和功能化的表面;离子液体作为绿色催化溶剂,有着低蒸气压、高稳定以及易于设计的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将新型催化剂/催化材料与微反应器结合,在强化传质传热方面,实现反应的连续和微米化,使化工生产更加安全,更加经济,从而促进化工工艺技术升级换代。
结语
化工生产工艺革新是推动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深入剖析行业现状与问题,通过绿色化工技术、智能化升级及新型材料应用等策略,为破解能耗高、环保压力大、技术依赖等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与化工工艺的深度融合,化工生产将向更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迈进,持续赋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祥.化工工程中化工生产工艺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15):129-131.
[2]苏超.石油化工工程施工与生产工艺安全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2,(19):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