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策略研究
倪含
合肥理工学校 230000
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承担着培养实用型美术人才的使命。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美学理念以及创作方面的智慧,将这两者进行深度结合,是传承文化基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下职业教育既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又重视文化素养的大环境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美术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助力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目前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融合策略,使传统文化艺术内化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价值目标。
一、深挖文化根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核心要点在于深入挖掘文化根脉。这需要从传统文化艺术所蕴含的内涵以及技艺层面进行系统性梳理,从而明确各个教学模块在文化方面的切入点。要把传统美学秉持的思想、人文领域的理念转化为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切实理解文化的价值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的阶段划分和技能的逻辑顺序,将传统绘画、书法等内容拆解成具有递进关系的课程模块,以保证文化与技能有序衔接。搭建课程动态更新机制,将文化研究成果与职业教育需求相结合,调整重点,同时考虑传承的稳定性和职业的适应性。
比如在教学《中国雕塑艺术》时,师可以首先对不同历史阶段雕塑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进行系统梳理,进而将该课程细分为三个具有递进关系的模块,分别为“秦汉雕塑的雄浑之美”“佛教雕塑的空灵意境”“民俗雕塑的生活情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借助对历史资料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了解各模块中雕塑作品背后反映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追求的美学理念,然后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经典雕塑作品在造型构建上采用的手法和材料运用中展现的技巧。随后,教师可布置一项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当地民俗文化为创作主题制作小型泥塑作品,同时为学生提供传统的泥塑工具和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课堂所学技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探寻地方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使课程模块与文化传承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课程体系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底蕴。
二、创新教学载体,激活课堂实践体验
创新教学载体时,有必要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构建多元化场景。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项目式教学,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创作项目,引领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模式,完成从文化解读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借助数字化工具,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传统艺术场景,或在线上搭建文化资源库,为学生获取素材提供便利 [2]。在实践环节,要强调“学练结合”,设置阶段性任务,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反馈成果,帮助学生调整创作思路,提升专业技能。
比如在教学《中国建筑艺术》时,教师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搭建“颐和园数字模型”,让学生借助 VR 设备沉浸式细致观察长廊彩绘和佛香阁榫卯结构的细节,更直观地领会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和美学原则。之后,教师可以启动“传统建筑元素现代室内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每组 4 - 5 人的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从虚拟模型中学到的漏窗、屏风等传统建筑元素,运用 CAD 软件进行现代客厅空间设计。在整个过程中,设定“方案初稿”“中期修改”“终稿展示”三个阶段的任务,每个阶段都组织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及时反馈设计中文化元素运用存在的问题,助力学生优化方案,既借助数字化载体拓展学习维度,又通过项目式实践与过程性评价激活课堂体验。
三、厚植人文素养,衔接职业发展需求
人文素养的深度培养与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应当协同推进,以此保证文化传承和职业能力培养可以保持相同的方向。把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敬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当中,详细阐释传统工匠的理念和操守,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3]。针对中职美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深入分析岗位对于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把传统文化元素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邀请行业里的专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入真实的职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探寻文化与职业的契合点,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在教学《中国书法艺术》时,教师可以邀请来自本地文创企业的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举办专门的讲座。在讲座中,设计师阐释书法元素在品牌 LOGO 设计以及文创产品包装等方面所蕴含的商业应用逻辑,还可以说明市场对于既具备文化内涵又拥有实用价值的设计作品所提出的需求标准。在讲座之后,教师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老字号茶馆设计系列周边,要求学生把楷书所具有的规整庄重、行书所体现的流畅灵动等特点融入茶杯图案以及手提袋的设计当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诸如印刷色彩校准、尺寸适配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完成之后,教师与设计师一起从“文化表达”“商业价值”“工艺可行性”三个维度开展评审工作,优秀作品纳入企业生产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传统书法与职业岗位的衔接点,与此同时,精心培养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踏入职场筑牢坚实基础。
结语
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职美术教学工作,是一项同时具备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的系统性工程。深入探寻文化根脉来构建课程体系,为教学工作提供基本框架;积极创新传承载体以激活实践活动,提升教学实际效果;大力厚植文化素养并与职业需求相衔接,促进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三大策略彼此支撑、相互配合,既可以保障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又能契合中职美术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各项策略的细节之处,从而让传统文化艺术成为中职美术教学的坚实支撑,全力助力培养出兼具文化自信与专业能力的优秀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 . 中职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J]. 美术馆 ,2023,4(06):85-87.
[2] 许明建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美术教育路径探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3,(22):202-204.
[3] 陈兰.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策略研究[J].新美育 ,2023,(07):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