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栽植技术
张颖
天津市武清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1700
杜仲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皮、叶、花、果、材都有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外形树干通直,树冠圆头形至圆锥形,叶片密集,遮阴面积大,且抗性强,病害极少,其生态安全、增加碳汇等多重功能,更是为建设国家储备林、实现绿色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完全符合武清区生态储备林选育树种的要求,因此研究出一套适合武清区的杜仲造林栽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杜仲幼苗的移栽育苗工作。具体做法是,将从山东省聊城市引进的杜仲幼苗,按照预定的株行距定植在试验苗圃内。在培育过程中,集成采用了土、肥、水配套管理,植株修剪以及病虫综合防治等新技术,最终成功培育出优质壮苗,以此为本区开展杜仲良种苗木培育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1.1 杜仲苗木的引进及培育方法
1.1.1 引进杜仲苗木 从山东省聊城市引进胸径 2 厘米,苗高 1.5 米的杜仲幼苗1900 株。
1.1.2 杜仲苗木的定植技术与方法 苗圃地的选择及准备。 ① 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设施设备条件良好、土质为粘土地的宇翔园林有限公司,地址在武清黄庄街南寺村、北寺村拆迁旧址。该地块长期种植培育杨树、柳树、榆树、国槐、法桐等各种本土苗木,含盐量小于 2% ,PH 值为 7。 ② 整地施肥。土壤深耕30-40cm , 施基肥干鸡粪0.75 吨/ 亩,干猪粪1 吨/ 亩,厩肥1.5 吨/ 亩,磷酸二铵 15 公斤 / 亩 , 同时用辛拌磷 1.5 公斤 / 亩消灭地下害虫,整平后待用。
苗木定植的方法与技术。 ① 定植时间与株行距。选择在引苗当年的春季(3 月 25 日至 30 日之间),按 2m×2m 株行距进行栽植,栽植密度 166 株 / 亩,把大小一致的苗木统一分级栽植,栽植后全面漫灌,浇透水。 ② 定植的方法与技术。生根粉处理方法,采用 50ppm 浓度的GGR 生根粉溶液处理苗木根系。将所配制的溶液均匀的喷洒在苗木根部,喷后马上栽植,尽量不在阳光下照射时间过长。1 克生根粉所配制的 50ppm 的溶液处理500 株左右的苗木。其中,GGR 号生根粉配制方法,先将 1 包(1 克)生根粉放入非金属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水搅拌,待生根粉充分溶解后,再加 20kg 水稀释成 50ppm 浓度的溶液。
栽植的方法与技术。采用定植挖坑栽植法:按 2m×2m 株行距挖坑,将苗木摆放好,随后扶正埋土并踩实,浇透第一水。随后沿栽植好的苗木边缘开始铺地膜(选择黑地膜),黑地膜比普通地膜还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等作用,而且价格无差。
2.2 培育优质壮苗采取的综合管理技术
2.2.1 灌溉技术 培育壮苗要加强苗期管理,我们采取大水漫灌,一次灌透。全年适时灌水 4 ~ 6 次,每 15 天灌水 1 次,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做好雨季排水。秋季后期控制浇水,以避免新梢旺长,促进组织细胞充实,增强冬季抗性。
2.2.2 追肥技术 因地温升高破除地膜后,每月中耕锄草2 遍,以保持土壤疏松、干净无杂草。当苗木进入速生期,6—7 月追施氮肥3 次,开沟施肥后及时灌水,生长后期,在 9 月上旬,适量追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以利于安全越冬。具体施肥种类及用量请见表1。
表1、具体施肥种类及用量。

2.2.3 修枝技术 于引苗当年立秋前及时抹除苗木主茎上抽出的部分侧枝,以免影响主干生长,另留部分侧枝用于抑制苗梢徒长。
2.2.4 封土 苗木高度长到 1.8~2.0m 时,结合松土进行根部封土10~15cm ,以防止苗木倒伏和促进幼苗二次生根。
2.2.5 病虫害防治技术 从 5 月中旬起每隔 20 天喷洒 1 次灭幼脲1000-1500 倍,以防止瘿螨类危害。
2.2.6 苗木生长状况调查的指标与方法 胸径、树高每年秋季落叶后每亩抽取30 株分别测量其胸径
3.1 栽培技术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整地技术。京津塘两侧大王古庄段、河西务段(立地条件较好),平整土地以及深耕;高村镇奉港引渠路(地势低洼),抬高台面同时做好排水沟;京津塘东两侧大王古庄段(局部底层土有砂浆层),深挖大坑打穿砂浆层;泗村店镇京津高速两侧(盐碱地),使用禾康土壤调理剂,土壤调理剂可以与土壤盐份离子发生络合化学反应,它们的化合产物容易随水流失并被分解,从而达到加速改良盐碱的效果。同时做好排灌渠,采取沟状整地方法。
成品苗的栽前处理技术。胸径 3 厘米苗木,根幅 30 厘米,去侧枝不定干;胸径5 厘米苗木,根幅40 厘米,3.5 米定干后,顶部侧枝短截,大伤口涂油漆;胸径 6 厘米及以上苗木,根幅 50 厘米,4.5 米定干后,顶部侧枝短截,大伤口涂油漆。
栽植密度(根据不同用途)。防护林,株行距2 米 ×3 米(京津塘、京津高速公路两侧);用材林,株行距 3 米 ×3 米或 4 米 ×4 米(高村镇奉港引渠路)。
种植方式(根据立地条件决定)。地下水位低、盐碱地采用带状挖坑种植,使根系更好地利用地下水和利用盐碱聚集在高处的特点(京津高速公路泗村店段);立地条件正常地段,采用挖大坑回填种植土的方法(京津高速公路河西务段、京津塘高速公路大王古庄段、高村镇奉港引渠路)。
种植深度。地下水位低的干旱地段,种植深度为比苗木原土痕深 5厘米(高村镇奉港引渠路);其他地段,种植深度为与苗木原土痕齐平。
栽植技术。采取统一栽植,苗木随起、随运、随栽,不留隔夜苗。栽时穴底施基肥,每穴施有机肥 5 公斤或复合肥 0.1 公斤。栽前树坑内先回填表土20 至30 厘米,使苗木根系与基肥分开。我们采取包浆栽植,在植树坑内先灌入 1/2 坑深的水后,把苗木放入坑中央,再从坑的外缘向坑中心填土,使水和土在苗外围形成泥浆,当土填到能下去脚时,从坑的外缘向坑中心踩实,使泥浆延苗干向外溢出,二次填土至坑上缘10 厘米后踩实,再浇透水。
生根粉的应用技术。我们使用 50ppm 浓度的GGR 生根粉溶液进行喷洒处理。将所配制的溶液均匀的喷洒在苗木根部,喷后马上栽植,尽量不在阳光下照射时间过长。1 克生根粉所配制的 50ppm 的溶液处理500 株左右的苗木。
作者简介:张颖(1984-),女,农艺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