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OBE 理念下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

杨雪娇

(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省大理市 671003)

1. 引言

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了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实践探索,在众多学科中掀起了课程思政改革热潮。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既具有分析工具属性,也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天然蕴含思政元素(董志勇,2022)。

另一方面,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简称 OBE)是一种强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要求教育过程围绕预期成果来设计的教育理念(毛俐亚和徐小辉,2024)。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要求是,以培育具有经世济民职业素养的学生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这一实施要求与 OBE 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应充分运用 OBE 理念,以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方面目标为导向,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现有文献从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韩丽丽,2022)特点优势(毕晶,2020)、育人方向(彭红军,2021)、路径研究(王伟和黄颖,2021)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是关于建设路径的研究。此类研究结合经济学科的特点,从教材建设(韩丽丽,2022)、教学内容(卢飞霞和聂四维,2024)及教学方法(王万光,2019)入手,提出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建议。

2.OBE 理念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

此部分以当代中国经济这门课程为例,分章节来设立教学目标。以龚刚主编的《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书来进行章节设计。第一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够阐述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为使学生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认同感。第二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够阐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力量。

第三章的知识目标为让学生明晰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经济波动的表现形式。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趋势判断与预测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培养学生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智慧的责任感。第四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阐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了解应对政策举措。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经济形势的能力,解读经济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增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信心。

第五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够明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理解 “三去一降一补” 的具体内容。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或产业供给侧改革出谋划策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增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认同感与信心。第六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阐述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的内涵,明晰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点项目。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地缘政治、国际贸易等理论分析 “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到 “一带一路” 倡议对全球发展的深远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际合作意识。第七章的知识目标为使学生能清晰阐述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认识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家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持续繁荣、人民幸福的重大意义。

3.OBE 理念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在讲解第一章中“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其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第二章中介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时,要指导学生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的认识。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过程时,应突出其对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在第三章中剖析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时,应向学生讲解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因素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努力与国家富强的紧密联系。在教授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特点时,引入本国与外国经济波动的案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意识,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第四章中讲解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特征时,要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在阐述创新在新常态下的核心作用时,应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为创新驱动助力,鼓励学生建立创新思维,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第五章中要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客观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应突出中国经济实践并不完全符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看待问题,从而顺应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要求。

在第六章中解读 “一带一路” 的 “五通” 内涵时,应着重强调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启发学生思考政治力量、国家利益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理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世界观。第七章中应鼓励学生从制度瓶颈、技术依赖、国际经济环境制约等复杂因素入手,来探究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坚毅品质,对于未知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4、OBE 理念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优化

4.1 混合式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才能够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创造的过程,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将思政内容充分融合于各种线上教学资源,借助雨课堂、钉钉、慕课等在线教学软件,采用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思政内容。

4.2 案例及对比教学

在每个章节中都引入国外发展案例,通过中外发展历史对比,引导学生使用历史思维来理解东西方不同发展道路的形成条件及现实基础,总结制度经验,提高学生对于国情民情的认知,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我国经邦济世、强国富民的治国理政思想。老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穿插爱国主义思想案例,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讲解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时,引入美国对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封锁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树立独立自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内容前,教师可以先以任务形式,让学生自己分组收集,中外分配制度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及讨论。老师则着重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下各主体所得收益的公平性,启发学生树立包容性发展的理念,理解共同富裕的目标。

4.4 实践教学

采用OBE 理念指导教学形式设计,旨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育人。基于此,课程思政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校园内,还应拓展于校园外。通过组织外出实践教学,来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中的经济学。例如,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实际数据及亲身经历,来了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或工商资本下乡等举措,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于我国目前及未来经济发展形式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5.OBE 理念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改进

OBE 理念下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实现“三重发展”,因此仅考察知识的传统考核模式不再适用,应建立全过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此种评价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应囊括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考核方式也应向混合式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综合运用。课程初期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互动程度,以此判断学生的融入和归属程度。课程中期的过程性考核,则应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于三观的塑造程度。课程后期的形成性考核,可以结合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总结性考核主要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期末考试的内容除了经济学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使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容,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政案例。

6. 总结

本文以当代中国经济为例,从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优化及教学考核改进这四个方面,分析了 OBE 理念下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为深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挖掘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构建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格局,提供了一些参考。综合来看,未来的研究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量化研究方面,目前对于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而对于此类教育效果评价、影响因素等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二是关系研究方面,目前研究较多是对某一专业或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展开独立研究,其对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乃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少有文献涉及。未来研究应在此两方面予以突破,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毕晶 . 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 —以《经济学》课程为例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42(S2):57-60+71.

[2] 韩丽丽 . 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05):126-131.

[3] 靳卫萍 .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Z1):54-59.

[4] 李瑞琴 . 新时代高校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再认识——以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为例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12):22-27.

[5] 卢飞霞 , 聂四维 . 高校经济学类课程思政的研究述论与展望(2018—2023)[J]. 财会通讯 ,2024,(13):165-171.

[6] 毛俐亚 , 徐小辉 . 基于 OBE 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J/OL].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

[7] 王建颖 , 张红 .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边界与未来进路 [J]. 东北师大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3):144-152.

[8] 王伟 , 黄颖 . 讲好金融故事:“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03):112-116.

[9] 王莹 . 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与价值实现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4,(05):144-150.

[10] 赵 国 宏 , 周 楠 , 赵 霞 . 基 于 OBE 理 念 的 民 族 地 区 高校在线学习评价—— 以延边地区 Y 大学为例 [J]. 民族教育研究 ,2022,33(06):76-83.

[11]Spady W.G, Marshall K.G, 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based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1(2):65-71.

本文是大理大学第九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导向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当代中国经济为例》(编号:JG09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雪娇(1986 年—),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经济学博士,大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规制与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