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对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的探索

作者

罗仕龙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

摘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从而在接受相应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自身能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逐渐停滞在模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阶段,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自身创新探索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完成初中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任务,继而推动对其他各育的多维促进,以期实现体育教学的最大化收益。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体育、路径探讨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由于传统观念的固化认知,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探索意识 , 甚而以成绩为导向忽视体育教学的核心。体育作为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对其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学生在初中发展的不稳定性,学科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多样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和相应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它包括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等关键要素。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可以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教师“单一 型 ”到“复合型 ”的发展、体育学习的互评等多方面展开。

二、多元教学模式的推进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化,且中学生心理多样化、复杂化的时代已不适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革新,不断推进多元教学模式的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执行者和推动者,应重视自身的专业培养,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此作为新课标标准的基石。由于体育教学的固定模式,简单重复的练习以及同质化的教学压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同时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较少,导致学生运动时缺乏完善基础设施、体育器材等,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锻炼效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为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来实现。

由于学生个人体质和爱好的不同,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时应采取差异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游戏化教学等手段介入课堂。初中阶段最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班级授课制度,此形式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五个特点,在学生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开展诊断性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体能水平、兴趣爱好等的基础,通过反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能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在个性化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能以此筛选出天赋优秀的学生,并按照学生的兴趣规划制定方案,此外,还能分析学生学习的阶段,辨别学习困难的原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阶段上得到相应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的今天略显枯燥,体育教师除完成课标要求外,可以融入游戏到课堂中,以此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以游戏模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不断普及和更新,也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图像、视频、虚拟等诸多技术。在无室内体育场的教学场地中,当遇到下雨、暴风等恶劣天气时,原定的教学计划不能如期进行,教学场地一般会转移到教室,教学内容也转变到了理论知识,甚而课堂成为自习课。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困境,教师应积极学习多媒体资源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通过图像、视频资源和虚拟等手段展开信息化教学,以此作为课程的辅助内容。利用图像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动作和标准的姿势,并且可以融合社会热点如奥运会 、全运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虚拟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和训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还可以设计互动学习活动,共享资源、小组活动来设计如篮球、足球等团体战略运动,以此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推进,差异化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均衡发展、培养兴趣并提升能力,而信息化教学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除提高体育技能外,还能培养合作能力和媒体素养。

三、跨学科教学的探究

跨学科作为当今教学的重大命题,体育跨学科教学也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案,将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体育与其他各育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在初中阶段,这种教学方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多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真正做到教育的融会贯通。

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体育作为学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他各育均有促进作用。体育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品德观念可以和德育很好地结合,促进学生正确“三 观 ”的形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和正确的政治观念,这也与政治教育的任务不谋而合。体育训练对于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能够对智育起到促进作用。健与美联系密切,两者的学科交叉互相均有促进作用,体育是美的来源之一,美育能激发体育的积极性,正如校园的体育与美术课程的相结合。最后,体育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辅相成,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可以促使学生增强体质,与体育教学的任务不谋而合。五育融合既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也是彰显了教育目的的综合化特征。

跨学科教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应对能力,处于模拟情境中的学科交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体育教师应不断创新,找寻体育课程多样化的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和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学习和进步空间。

四、结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多样化的改革需要教师发挥主体性的功能,除了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好能力的提高,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差异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体育课程的兴趣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体育与各育的多维发展,探究跨学科教学的可能性。为实现体育教学的最大收益,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身心的稳固发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对课程的探讨,推动体育教学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尚力沛等.[2017-10-01]

2、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04)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4):724-733

4、段兆兵,温永明.五育融合视域下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与重建[J].中国德育,2024,(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