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实施流程与场景化应用研究

作者

颜令风

安衡讯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这两大法律双重作用下,正形成一种以等级保护制度为核心框架的多层级保护体系。各行各业所遇到的挑战存在明显区别:企业在开展云服务时,必须在边防保护与持续业务之间寻求某种动态平衡点,大学校园网通常由于用户数量庞大,功能繁杂而产生管理分散现象,工业控制体系的重点更多在于生产稳定性和信息安全的共同改进情况,通用测评模式很难应付这些多样化的状况需求,亟待根据具体场景打造专属方案。

1.2 研究意义

当前测评存在三类问题: 已有文献指出,标准认知偏差以及执行规范性不足为制约因素,部分项目由于进度管理缺失,造成任务延误,并危及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当下的实践在场景适配性上有着显著的短板,在诸如云原生安全,生产连续性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点,本研究依靠诸多案例展开分析,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良提议,从而促使等保合规由形式化的达标向实质性的防护能力提升转变。

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核心流程与实施原则

2.1 测评全流程标准化梳理

按照 GB/T 28448 - 2019 标准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评价,流程被系统地分成了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要依照特定的情境去制定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2.1.1 前置准备阶段

核心任务是明确范围、 因为不同应用环境的差别,所以各个方案的重点要素有很大的差别,在工业控制系统方面,要结合 P2DR 模型与IATF 框架来确定范围;企业云平台要全部整合云服务商所提供的安全服务清单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分配;对于高校来说,需要系统地梳理校园网络子系统及相关的安全政策体系,用 WBS(工作分解结构)工具细化项目任务,给进度管理给予可靠的依照。

2.1.2 现场实施阶段

本研究采用“调研—验证—评估”的综合研究范式:高校对身份认证系统展开全面调查,参考刘瑾等(2021)的研究成果;工业界可以采取“离线仿真”和“在线实时监测”这两种方式,从而减小对实际生产流程的干扰;企业级云计算平台要依靠云原生技术工具,对安全组的配置情况展开系统的检测,找出其中潜藏的风险点。

2.1.3 报告编制与整改闭环阶段研究

笔者选择典型性案例开展深入剖析,例如高校信息系统日志留存天数低于六个月的情况、公司存在默认账户的安全隐患情况,对应这些问题整改过程的追查,需施加不同方式的管理,对于工业控制系统“快速复原”功能的验证操作,可以依靠第三方独立机构予以实施,而高校和企业自行排查阶段,则应当采用重审制度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 。

2.2 测评实施的核心原则

2.2.1 动态调整原则

系统更新之后,要相应地充实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企业云环境扩容时安全组规则的动态改变,高校新型平台上线以后的即时监测与动态适应机制。

2.2.2 重点保护原则

关注重点环节和要点 : 工业环境要突出生产控制层通讯安全考量,高校主要针对科研数据加密技术使用状况展开评判,企业云服务平台要加强数据库访问权限细致管控问题的研究力度。

2.2.3 自主保护与专业测评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建立责任矩阵明确权责关系,被评价主体可以自主开展内部自查工作,评价机构负责对整改效果进行复核验证,以达到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孙瑞钟,2017)。

3. 典型场景下的等保测评实践与问题分析

3.1 企业云端核心信息系统评估

某电商平台的三级测评云环境下测评出很多安全隐患,边界访问控制无全局,模块之间没有各自独立的安全防范体系,操作系统无防护,有默认账号未禁止、高危漏洞长时间未修复现象,对此给出一些改良提议:形成安全分区,在系统里布置云本原安全部分,而且使用“快照 + 跨地区冗余”备份手段,经改良后其符合性评价得到很大进步,由开始的68 分上升到92 分。

3.2 高校校园网络系统测评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二级网络平台的安全监测数据显示了这 8 个子系统没有统一身份认证服务,有 30% 的用户在使用密码的时候使用的密码不够安全,6 个网站的留存日志的时间只有 3 个月,平均需要花掉5 个小时来做应急处理。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增加了强制性统一认证功能、安装日志管理模块、创建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在半年之内并未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比优化前整体反应时间提高了大概七成。

3.3 工业控制系统测评

某汽车制造企业四级焊接车间进行安全测评时暴露出动态安全防护缺乏、专用设备台账信息管理混乱、远程运维传输信息未采用加密技术等缺陷(李云飞,2020),对此可采用建立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和引入“ VPN+ 加密协议”等先进方式对其进行改进。

4. 测评优化策略与未来展望

4.1 基于问题的优化策略

4.1.1 引入标准化实施模型

复杂系统应该用“风险评估模型”,简单系统可以用“标准条款模型”,两种方法都需要统一培训,以保证理解一致。

4.1.2 强化进度管控

基于 WBS 的任务分解与 S 型曲线进度对比分析——偏差超 10% 的调整策略

4.1.3 构建场景化模板

制定三类场景专用模板,明确核心指标与方法以提升测评精准性

4.2 未来展望

后续研究要着重探究智能评估技术的实践转化途径,也要充实车联网,物联网这些前沿领域的标准体系创建,还要形成案例数据库,做到跨行业的经验交流,从而改善各个领域的评估质量和专业水准。

5. 结论

该研究细致剖析了等级保护测评的关键环节以及要素,依据三种常见场景的实践经历,提出把“过程规范化”同“场景差异化”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样式,想要破解当下的标准适用范围局限,进度把控难题以及个人化需求符合度不高的情况,往前行去,要持续改善相关的技术架构和技术规范,从而为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给予更牢靠的技术支持和体制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举彬 , 来宝友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 2024(09):151-153.

[2] 刘瑾, 于广辉, 李先毅, 等.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实践 [J]. 中国教育网络 , 2021(11):66-67.

[3] 李云飞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0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实践[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2020(09):21-23.

[4] 陈鑫, 路超, 霍珊珊, 等.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模型研究 [A]. 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 2018 第七届全国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论文集[C].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中心; 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 北京市海淀区太极计算机培训中心 , 2018:29-33.

[5]孙瑞钟.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D].北京 : 北京邮电大学 , 2017.

[6]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7]GB/T 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S].

作者简介:颜令风(1998.4.7—)男,汉族,黑龙江省海伦市,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本科,安衡讯信息安全服务有限公司,测评工程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