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
陈晓梅
福建省闽清县梅埔学校
关键字: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
引言
培养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把教学、学习、评价统一起来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以四年级部编版教材为例,研究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做法,目的是通过拆分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任务以及整合评价方式,解决教学中目标同评价不一致的问题,为教师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提供实际参考。
一、核心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逻辑
(一)目标层的语文要素具象化逻辑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点,把学段目标拆分成每节课可以执行的具体内容。通过说明不同学习阶段中素养表现形式,让抽象的素养要求变成具体的学习行为,目标表达要结合课文实际情境,使素养目标以及文本分析紧密联系,确保每一课时的目标都能准确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
(二)教学层的情境任务链逻辑
把课文内容作为基础,构建贴近生活任务体系,让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培养素养的直接方式。设计任务时要把各个环节连成一条线,每个步骤都要对应一个具体的素养发展目标,同时加入不同的设计,根据学生素养水平高低提供多个层次任务选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素养。
(三)评价层的过程性语言观察逻辑
关注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用多种方式记录并持续跟踪。评价内容要涵盖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注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思维活动的深入程度、审美感受的独特性等重点表现,把评价结果及时用于教学改进,保证培养素养过程有明确目标以及实际效果。
二、核心素养立意下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一)课前:素养目标分解与评价证据预设
课前准备是教学和评价一体化的基本步骤,重点在于把核心素养在学段中的要求变成每节课可以操作的具体目标并且清楚说明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成教学意图的依据。用前测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素养水平,准确找到他们的学习起点、薄弱环节,为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以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为例,第一步是把学段素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课时目标 : 能够借助关键词理清课文叙事线索,找出体现人物形象关键句子,理解神话故事中包含的精神意义,为了明确评价标准,设定具体的表现要求 : 能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完整复述主要情节,准确找出三处体现普罗米修斯品质语句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说出对“英雄精神”的初步认识。在设计前测任务时,考虑到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认识基础以及逻辑思考方式,把书面回答以及口头交流结合起来。书面任务是“用几句话说说你理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口头交流重点是“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前测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英雄的具体行为,但很难把行为以及品质联系起来,对“因果关系”的思维过程掌握不牢,根据这个情况,调整预习内容,增加了“用‘因为……所以……’句式连接人物行为、结果”的专项训练,“因为普罗米修斯偷天火所以宙斯惩罚他”帮助学生建立行为与品质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使教学目标、评价依据以及预习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准确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二)课中:情境任务驱动与嵌入式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部分是课堂实施,要用情境任务作为基础,推动学生在语言使用中主动提升素养。把评价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观察、反馈以及调整,完成“活动推进—表现观察—动态干预”的完整过程,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素养目标进行,让评价真正起到引导素养发展的作用,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重点培养“文化自信”“形象思维”“语言建构与运用”等素养,设计“神话故事传承人”的情境任务,分三个步骤推进教学以及评价。
第一阶段是“梳理创世过程”,任务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画出描述盘古开天地的关键动词。在评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提到‘撑这个字,说明他们对“盘古支撑天地”这一关键情节关注不够,于是马上停止活动,增加一个关于“动作连续性”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撑’这个动作很重要”因此加深对故事完整性的理解。第二阶段是“感受形象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短语总结盘古的品质。使用“小组互评加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在小组内部,先根据“短语是否符合文本内容”“是否表达人物主要品质”两个方面互相打分,老师再结合各组情况给出点评,重点引导学生把“巨人”“伟大”等模糊说法具体化为“勇于奉献”“坚持到底”等明确品质,帮助学生思维更加准确。第三阶段是“创编故事结尾”,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继续写盘古身体各部分,变成自然事物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批改,用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加强核心素养引导: “你想象盘古的头发变成森林,既符合原文的神奇感觉同时又表现与自然的联系,做得很好!”“如果能像课文那样写出事物的特点,‘头发变成的森林里长满高大的树木’,会更生动一些”,通过这些评语,引导学生结合自然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方向。
(三)课后:整合评价与素养改进闭环
课后实施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延伸部分,要把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数据整合起来,全面展示学生素养发展情况。设计表现性任务,用来检测学生运用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结合评价结果,给学生提供具体反馈,指出素养发展的不够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向,保证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持续有效。以四年级下册《颐和园》为例,围绕“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的条理性”这些核心素养,开展课后评价、改进工作。在整合评价数据时,过程性评价关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在“游览路线图绘制”环节,看学生是否能按照课文中的叙述顺序准确标出景点位置并用箭头清楚地表示游览路线;在“景物特点讨论”中,记录学生是否能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不同景点特点,终结性评价设置“撰写颐和园导游词”的表现性任务并制定详细评分标准: 语言准确性、审美创造性、思维条理性、文化感知性。向学生反馈时,采用“先表扬优点 + 再指出问题 + 最后给出建议”的方式: “你的导游词路线清晰,对长廊的描写很准确,如果能像课文里那样,把‘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用到十七孔桥上,再讲一讲它体现古代工匠的智慧,效果会更好”。教师重点分析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 课堂上“景物与生活联想”这一部分时间安排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在讲解“文化价值”时方式比较生硬,缺少具体情境支持。根据这些问题改进以后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讲述景物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实施,要把课前计划做准,把课中调整做好,把课后改进做到位。结合四年级部编版教材例子来看,这种做法能让教学目标、活动、评价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今后可以继续扩大到其他学科,完善评价方式,使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在培养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可强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5,1:152-155,
[2] 陈丽霞 .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初中英语“教 - 学 - 评”一体化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5:009-012,
[3] 陈静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小学语文一体化大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1:06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