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析
柴政玲
舒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六安 231300
摘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备受瞩目,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持续推动体育教学模式优化升级势在必行。此时,小学体育教学面临提质增效的新挑战,依托体育游戏,提高教学趣味性与实效性,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实现体育游戏优化应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分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与策略,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应用要点
前言: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游戏教学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在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提质增效的背景下,发挥体育游戏应用价值,增强体育游戏运用实效性,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由此可见,精准分析、把控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意义重大。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价值
新课标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在此情况下,增强教学趣味性势在必行,以游戏化教学为落脚点优化实践成为常态,体育游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工具。结合实践可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起到了促进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发挥着促进学生成长、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性价值。依托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趣味化、新颖化体育课堂;更可以借助游戏实施沉浸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健身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基于游戏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形成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1]。总而言之,将体育游戏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育,帮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能让体育教学事半功倍。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原则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意添加游戏;想要切实发挥游戏对教育教学的服务与辅助价值,教师必须在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运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实践教学提质增效,所以游戏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真正做到以体育游戏服务体育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依托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游戏,使这一活动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和锻炼性特质,能成为学生学习、锻炼和成长的工具。
第二,以生为本原则。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所以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势在必行。这样一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需求合理选用游戏,确保游戏真正具备吸引力和可行性,为真正实现依托体育游戏的趣味化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寓教于乐原则。寓教于乐是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特点,将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便是以游戏增强教学趣味性,让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必须与教小学内容契合且具有趣味性,教师需要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强度适中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第四,安全第一原则。小学体育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实践教学的核心要求。体育游戏是一种既具趣味性又具竞技性的实践活动,部分内容激烈、活动形式复杂的游戏存在安全风险,若不能保证游戏安全将让游戏化体育教学得不偿失。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运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时,必须践行安全第一原则,基于课堂管理与安全保护确保学生安全[2]。
第五,创新优化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工具,这种工具能否发挥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小学生都有着“喜新厌旧”的特点,他们好奇心旺盛但耐性不足,熟悉的游戏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难以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遵循创新优化原则,不断丰富创新游戏的内容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游戏设计,使游戏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路径
正如前文所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成长以及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十分有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往往贯穿教学全过程,是各个阶段的关键性教学工具。实际作业环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路径如下。
(一)在热身运动中加入游戏
运用体育游戏开展热身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投入地热身,做好运动准备。许多小学教师设计的热身活动都具有内容形式单一的特点,学生对此缺乏参与兴趣,不仅会导致热身不充分,还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易对后续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为缓解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可在热身中加入体育游戏,为学生提供以游戏热身的机会,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做好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准备。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与乒乓球”游戏,参与者需要以顺时针或逆时针为序,按照“篮球—乒乓球-篮球……”的顺序依次接力,喊话的同时还需摆出篮球或乒乓球运动的代表手势(三分球手型、挥拍姿势、步法),接力时若出现3s以上停顿或错接则视为失败,失败者单独出列表演节目。在这一游戏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能让学生通过游戏完成手部、腿部以及全身热身,更能基于游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和掌握篮球、乒乓球相关的知识技能,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在热身环节使用游戏教师也可秉承“游戏+热身”的思路进行,即利用游戏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而后带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热身。此时,主要选择接力跑、123木头人、贴膏药等游戏,组织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小学体育教师在选用体育游戏前必须做好学情分析,还要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选择面,保持游戏丰富性、新颖性。
(二)在知识教学中加入游戏
知识技能教学环节,体育游戏的融入主要起到增强代入感、消除畏难心理、提高课堂趣味性的作用。这一期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游戏,让游戏具备针对性指导和练习的功能,使学生借助游戏学习知识技能并融会贯通。以篮球教学为例,小学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你投我接”游戏,利用这一合作型游戏帮助学生同时学习锻炼持球、投篮、接球技术,使学生借助游戏学习正确的投篮动作,掌握投篮技术。教师选用的体育游戏,必须强调难度适中、内容适当、方式简单,以免学生因难度过高而丧失游戏信心和乐趣[3]。
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先以示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后利用个性化游戏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比如,运球动作示范教学后,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动作,而后组织学生进行“红旗不倒”游戏。将同学们分组,让每组成员围成直径2m的圆圈,组长站在圆心高举红旗,而后随机选取一名组员接替自己举起,被选中者需立即以低运球方式跑至圈内与组长换位,而后再随机选取其他组员,直至所有人都成功接旗。这一游戏,不仅能对学生的运球技术进行锻炼,还能让学生增强反应速度与合作意识。此外,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适当加入“比赛”,实现以赛促学。比如,打出“PSBL(小学生篮球联赛)”旗帜,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比赛,让学生在班级比赛中将已学习的篮球知识、技术融会贯通,在游戏过程中学以致用。在此情况下,体育游戏可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当秉承“寓教于乐”思想,以游戏为载体开发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游戏,完成沉浸式、高效化学习。实践中,教师应关注体育游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以及质量的影响;基于“以生为本”和“丰富创新”原则科学设计游戏,有效组织、规范实施游戏,以构建高效课堂为基础保障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郭青青.寓教于乐,打造趣味课堂——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7):141-143.
[2]蔡元盼.“戏”化课堂教学——“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视角下创新小学体育游戏的实践[J].体育视野,2021,(16):54-55.
[3]肖帅.寓教于乐“五坚持”——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设计与实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20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