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罗江实践

作者

罗磊

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党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成都平原东北边沿县级丘区罗江,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实践,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思考。

一、主要成效

罗江区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县,与大多数农业地区一样,第一产业呈现出农、林、渔、果等产业多元化、分散化和品质不优等共性短板,从而导致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024 年 ,罗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2161 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要克服这些短板弱项,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就必须发展集体规模经济。

近年来,罗江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清薄消零”计划,针对村支部带头人采取技能培训与党建培训深度融合、产业项目培育和保障措施落地等系列举措,配强人、才、物等资源要素,持续构建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成“农旅融合”“社会化服务”“公司化运行”等多种发展模式,“一村一品、一镇一线”发展布局初步构建。2024 年,全区农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500 万元,同比增幅超 30% ,增幅居全省(或全市)前列,其中金山镇富荣村、白马关镇万佛村、新盛镇金龙村、鄢家镇星光村等 4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富荣村的“农事服务”发展模式、万佛村“三书”模式、新盛镇“公司化运行”模式等 6 个先进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后获央视报道或被中省媒刊载。

二、主要做法

(一)“头雁”队伍建设,村党组织提能是核心。一是选能人。持续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回引、遴选返乡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97 人加入村干部队伍,换届后新任书记中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占比超 80% 。二是提素质。实施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三年(2022-2025 年)计划,目前,全区村支部干部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 30% 以上。实施产业技能融入党建培训攻坚行动,区委党校聘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乡村振兴学院等专家、教授对村干部授课,同时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列入每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重点课程。适时组织村干部到上海、浙江、成都、宜宾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地区交流学习、拓宽思路。三是明职责。编制村级组织事务准入清单,明确村(社区)依法自治事项 29 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 54 项、负面事项 7 项,让村级组织找准定位回归本位。

(二)优势产业培育,村支部堡垒作用是关键。一是凸优势。组织村支部通过分析比较,选出鄢家镇水稻育种、白马关镇贵妃枣、万安镇农产品加工等八个优势产业,做为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方向。二是盘存量。村支部组织深入开展清产核资行动,将闲置办公用房、村小学等 113 宗资产通过股份合作、改建租赁等方式,大力发展粮食仓储、冷链物流、餐饮民宿、采摘体验等产业。白马关镇万佛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打造“民宿+”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获央视报道。三是拓渠道。金山镇富荣村支部说服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以资金入股方式参与村集体公司经营新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去年一举突破 600 万元。三是做增量。摸索形成县级国有平台公司、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区村组”三级融合互补联动经营模式,破解村支部独斗局面。去年,全区平台公司经营性收入共计1873.8 万元,新盛镇的11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股东分红150 万元。

(三)落实保障措施,村支部引领是先导。一是政策支撑。罗江先后出台《激励指导意见》《资金使用管理》等支持政策,工作经费由每村(社区)8-10 万元提至不低于 15 万元。二是项目支持。近年来,村支部组织村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90 万元,村集体经济项目54 个,使全区 85% 的村获益。三是流转增效。辖区村支部组织村委全覆盖与市农交所签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协议,使交易农产平均溢价率达 67% ,最高达460% 。四是激励担当。构建“基本补贴 + 保险补贴 + 年度绩效考核奖励 + 职称补贴 + 获奖补贴 + 激励报酬”薪酬体系,村干部单次领取激励报酬最高可达 2.16 万元 / 人,年收入最高可达 8 万元,催生干事创业氛围。

三、主要问题

近几年,罗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存量、集体经营性收入的状况以及分红情况来看 , 罗江区农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不均, 动力不强, 产业结果单一、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带头人选育难。很大一部分组织认可的人,常常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自己关系不大,做好了成绩是公家的,做差了责任、问题是自己的,可能面临上级党组织和村民的追责问责等思想难念,至使村支部班子选育难。

(二)两级分化严重。由于受区位条件和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呈两极分化态势。全区62 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 万元以下的村仍有 11 个,占 18%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00 万元以上的仅有 4 个,村集体经济集体薄弱的现状仍未有效改变。

(三)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一边是大部分村没有留足集体用地,另一边是分到户的土地,低价长期转租,甚至闲置。就算留有集体用地,由于区位优势不明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等问题,导致一些资源长期无人问津。

(四)财务管控水平低。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着财务收支不平衡、账务处理不及时、账外账等相关问题,甚至还存在收支不明“包包帐”现象。

四、对策建议

加大《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贯彻落实力度,聚焦“用活资金、盘活项目、激活资源、做活全域”精准发力,系统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破十创百”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和全域城乡融合发展。

(一)综合布局。一是建立分管农业的区长、镇(乡)长和村书记组成的集体经济“破十创百”工作议事机构,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推动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建立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人员和相关专家组成评价估队伍,对“破十创百”村班子队伍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同时,协同村“两委”深入梳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一村一策中长期提升方案。三是按照“弱村补短强基、强村配优增效”思路抓关键,重点从头雁能力、组织设置、班子结构、职数配备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建强堡垒。四是确立镇(乡)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结合农业产业规划,引导各村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经济发展远、中、近期发展目标并促进实施。

(二)建强支部。持续增强“两委”委员,在严把政治关的基础上,优选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持续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派“第一书记”。同时,继续开展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适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持续完善“村党委—党支部—模范党员”体系,按照党委统筹发动、支部部署行动、党员联动的原则,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持续完善村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定期分析研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不断提升党组织推动富民强村的能力和水平。

(三)引育新农人。一是持续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回引、遴选返乡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加入村干部队伍。二是通过政策扶持,政府补贴、贷款优惠等激励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以此为基础选育新型集体经济领头人。同时,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产业链,让新农人看到发展前景。三是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知识短板,党校每年针对性设置村支部委员培训课程(如:财务管理)。四是加强技能培训,依托农业院校和示范基地,向党员等集体经济发展“头雁”,传授智慧农业、电商营销等现代技术。

(四)做强新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培育设立基于集体所有制的农户以资金或土地入股、三方市主体以资金及技术资源入股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混合农村经济组织,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抗风险能力和服务现代农业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产业优化。目前,重点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强化项目支持。引导发改、财政、农业等涉农资金向村集体经济项目倾斜,用项目整合资源,用资源整合资金。政府购买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项目可统筹安排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支持具备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村集体经济信贷融资贴息制度,按照人民银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一定比例给予贴息,拓宽村集体经济项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优化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同时严格落实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政策,结合新编村庄规划预留一定规模建设用地,探索点状供地政策,保障好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文旅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用地。特别强调的是要坚决防止因为发展集体经济触碰耕地红线,占用基本农田。

(五)突出示范带动。由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成员身份规范、经营模式多元、治理结构和收益分配科学等特点,发挥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应关注以下路径:一是‌技术引领‌。比如现在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通过引进新品种、智能农机等方式,就为新经济组织提供了可复制的现代化农业样板。二是‌经营模式借鉴。比如山东诸城的“公司 + 合作社+ 社员”的生猪产销一体化链条模式;甘肃酒泉的“党支部 + 公司 + 农户”早熟玉米“订单农业”模式等。三是‌培训赋能‌。村支部定期组织技术讲座、田间指导,提升农民技能,如直播带货、生态种植等新业态应用。四‌品牌共建‌。联合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影响力,形成规模效应。

(六)筑牢制度基石。一是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容错机制,允许改革失误,对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和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外部环境变化等出现失误的,可以视情容错免责或减责,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大胆创新。二是用好政策“指挥棒”。将村集体主动作为、集体收入增幅比例、社会效益和治理效能等情况作为上浮奖励比例指标。三是充分调动乡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能动性。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范围,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破十创百”成效明显的村予以表扬鼓励,支持村集体收入增幅大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按不高于净收益的比例提取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报酬,形成“干好有奔头、增收有甜头”的良性循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罗江区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提升引领能力,确保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高效运行。实践再次证明,党建引领是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成长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体系构建与思考》彭云,一《财富生活》

2.《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自贡市沿滩区“道德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第》吴茜( 导师: 雷尚清)-《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3.《四川省“两项改革”背景下梅岭村新型集体经济公共物品配置研究》欧阳松( 导师: 张圆)《西南医科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