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白欣
双辽市粮食流通产业服务中心 136400
引言
基层档案管理作为基础性、保障性和服务性的工作,是单位和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档案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但由于历史积累、观念滞后、资源分配不均等多重因素,基层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障碍。档案管理不仅要求制度流程科学完善,更需要专业队伍、先进技术、充足经费和持续创新。只有系统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切实发挥档案管理在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历史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着重对影响规范化建设的瓶颈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制度保障、队伍建设、技术升级、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一、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基层档案管理已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多数单位不断完善档案制度,升级管理设施,推进档案数字化,但总体来看,规范化基础仍较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规章流于形式、管理松散等现象。在制度层面,一些单位未能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流程,部分规章制度仅停留在文件层面,缺乏有效的执行与监督机制,岗位责任不明,奖惩约束不到位。在队伍建设方面,档案管理多由兼职人员负责,缺乏专业背景和系统培训,管理经验与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业务需求。技术应用层面,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依赖纸质材料,信息化建设滞后,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应用不足,数据采集、整理、检索、利用等环节效率低下。经费保障方面,档案管理投入有限,库房、设备和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于管理实际需求,安全隐患突出。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档案管理与业务脱节,资源共享不足,档案信息开发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社会价值。
二、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瓶颈
首先,制度建设滞后、执行力不足是当前基层档案管理的突出短板。部分单位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不细致,档案流转、归档、保管、借阅等流程缺少细化,管理环节衔接不畅,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制度空转和责任落空的现象。其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管理人员多为临时兼岗或临聘,缺少必要的业务培训,法治意识、服务理念、信息素养不高,遇到新业务、新技术时难以胜任档案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工作。再次,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基层单位受限于经费和技术支持,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和数字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数据标准缺失,信息安全风险较大,档案数字化转型进展不畅。第四,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管理基础条件薄弱,档案库房面积狭小、设施老旧、环境不达标,软硬件设备更新滞后,难以满足档案资源安全保存和便捷利用的要求。第五,档案开发利用理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开发和业务融合度低,档案资源社会功能发挥有限。档案开发利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文化传承等多元需求。
三、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瓶颈的成因分析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积弊和现实困境叠加。一方面,长期以来基层单位档案管理被视为辅助性、事务性工作,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制度建设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连续性。档案管理部门地位边缘化,权责划分模糊,管理任务与业务工作脱节,影响了规范化推进。另一方面,资源分配结构性失衡,档案工作投入有限,缺乏专职、专业人才,管理队伍流动性强,缺乏成长激励和职业认同,影响业务传承和人才储备。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认识不到位,缺乏创新动力,导致技术更新慢、系统兼容性差、档案数据利用率低。此外,监管考核机制不完善,奖惩制度缺失,档案管理责任难以落实,考核指标单一,缺乏对规范化工作的系统评估和动态调整,造成实际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各单位要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实际工作需求,细化档案管理规章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过程监督,将档案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常态化、系统化考核和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在岗人员培训力度,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定期组织档案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业务技能等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鼓励人员考取相关职业资格。第三要推进信息化升级,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的标准化采集、自动化归档、便捷化检索和高效利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安全防护,推动纸质与电子档案并行管理、互为补充。第四要争取经费投入,完善库房、设备和系统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存储环境,配置现代化管理装备,消除安全隐患,为档案资源长期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五、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未来展望
未来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应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趋势,推动档案管理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现代信息社会建设。要持续完善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管理创新和队伍建设,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各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多元协同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开发与监督,激发管理活力。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室等新型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和法治教育,提升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结论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当前存在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不足、信息化滞后、经费投入有限、服务功能不强等突出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制度完善、队伍优化、技术升级、经费保障和服务转型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只有不断突破管理瓶颈,强化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基层档案管理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明 .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J]. 档案管理 , 2023, 45(2): 48-52.
[2] 王丽. 基层档案数字化管理创新研究[J]. 中国档案, 2022,30(5): 99-103.
[3] 赵静 . 新形势下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路径探析 [J]. 现代情报 , 2021, 41(7):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