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作者

罗芬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410000

高校的教学体系逐渐从以课堂为中心向全过程育人、多维度服务支持的综合育人体系转变。“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其致力于整合资源、打破壁垒,把教育、管理、服务职能嵌入学生生活场域以推动服务理念根本转变为“以生为本”,它能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协同效率,其优势是让学生对服务系统更信任、更有获得感。但在实践中像形式大于内容的“空间整合”、管理机制断层、“协同落空”等现象并不少见,这使得社区难以常态化、高效化运行,而这一问题其实和学生成长环境与高校治理系统之间的系统性关系密切相关,急需在更具整体性和适应性的框架里寻求机制上的突破。

一、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概述

(一)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高校育人系统的契合性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个体始终处于多层次互动环境里,其理论结构包含层级分明且富有强烈动态性的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高校育人实践中学生成长轨迹与这种多维联动结构极为契合。微系统里辅导员、教师、同伴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形成紧密互动网络,中系统中院系、职能部门与学生组织共同构建支持服务的中枢,家庭、社会实践基地、用人单位等外围支持力量属于外系统,国家教育方针与高校治理理念的顶层引领体现为宏系统。这一体系框架可全面揭示学生社区内外因素互动机制并给育人模式优化提供科学坐标系。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各生态要素的互动关系

高校中的“一站式”社区实践本质上是对原有育人系统进行生态重组,空间整合与职能融合促使学生事务服务从分散迈向聚合、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协同。在这一过程里学生不再仅是事务受理对象而是成了社区治理的参与者与反馈者并在实践中达成自我认同且实现社会化成长。管理者、教师、辅导员等各类支持主体达成有机协同且服务资源不再各自孤立、机制贯通和平台融合使其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服务网络,这种生态式运行逻辑既提升了社区的服务效能又激发了学生在共建共治里的主体意识和成长动力从而为构建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社区打基础。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机制困境与成因剖析

(一)长效机制缺位下的现实问题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综合育人模式的一项重要探索,虽在理念层面形成共识,但在实际运行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1]。在部分高校,社区功能布局虽已初步成型,但服务融合度不高、职能协作不畅。许多服务仍以单项事务办理为主,缺乏围绕学生发展全过程的系统支持。管理方式依然沿用传统行政路径,重部署轻反馈、重流程轻实效,致使服务体系缺乏灵活性与主动性。服务人员专业性与岗位匹配度不高,难以支撑多元需求的响应机制。学生作为服务对象的地位明显,作为参与者、共治者的角色未被有效激发,社区内互动有限、责任边界模糊,影响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此外,服务成效缺乏科学评估标准与动态调整机制,难以形成反馈—优化—再反馈的良性循环,制约了长效机制的建构与深化。

(二)机制困境的生态根源分析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高校“一站式”社区机制因多层因素协同不足陷入困境。微观上,学生个体表达需求、反馈服务的渠道少且信息传递慢,影响服务精准性和互动效率。中观里,不同职能部门协作边界不明且资源统筹缺失,工作不是重叠就是脱节。大多从自身职责出发缺乏系统意识和整体观念,无法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的有机协作。外部方面,高校与家庭、企业、社区缺乏制度化联动机制,难以整合优质资源,影响社区服务辐射力和延伸度。宏观上部分高校战略规划里“一站式”社区定位不清,未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校治理战略的整体布局,制度和文化层面难以持续支撑。这些因果相连的因素成为制约社区长效发展的生态障碍,需从系统思维破题。

三、构建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长效机制路径

(一)以生态协同为导向构建多元主体联动机制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持续运行,关键在于形成多元主体间的常态化协同联动[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集辅导员、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学生骨干及校外资源于一体的协同服务网络,有助于提升服务的整体感与体验感。通过设立功能交叉型服务小组,促进部门之间的职能对接与数据共享,增强跨条线协作的执行力。平台化治理模式可有效统筹资源配置,提高响应速度与覆盖广度。学生群体的主动参与也应成为治理生态中的活跃因子,依托学生组织、志愿服务和社区共创活动,激发其在社区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社区真正实现由“管理为主”向“共建共治”转变。

(二)以系统治理为抓手健全制度支持与资源配置机制

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制度的稳定性与执行的持续性。高校在组织架构方面需形成以社区为平台、服务为核心、系统为支撑的管理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流程标准、构建信息通道就能打通管理层级间运行的堵点。资源配置上要加强纵向统筹和横向整合,将社区所需人力、物力、数据资源纳入统一协调范畴以做到多平台协同、多部门共管。嵌入数字化技术能大大提高运行效率,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台可使服务内容智能推送、学生需求精准捕捉、服务流程动态管理,让社区治理更科学高效。

(三)以文化重塑为支撑强化社区内生动力与育人功能

社区的持久生命力源于其文化内涵和成员认同。构建具有“服务温度、育人深度、共建广度”特色的社区文化可增强成员的归属感与责任意识,强化师生共建的互动氛围,借主题沙龙、价值共识营造、文化空间设计等方式把育人理念悄无声息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在服务里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自我驱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持续营造文化氛围既提升社区凝聚力又为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有机协同、稳定运行、文化深植的育人生态系统。唯有跳出行政管理的传统范式,在生态逻辑中寻求多元共治与机制共融,才能真正回应学生发展的多样需求与时代育人的根本使命。推动社区由功能整合走向价值生成,应注重制度与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持续优化服务结构、激发参与热情、强化内在认同,使学生在互动中成长,在共享中进步,在生态系统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冉 , 高建相 . 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3):80-83.

[2] 王静 .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实践路径 [J]. 江苏高教 ,2024,(06):77-82.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度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研究项目: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湖南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 (XSP25YBZ137)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