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大众化现状与挑战
王岳聪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财政部《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3-2025 年)》将会计知识大众化定位为“系统性工程”,提出通过“进社区、进家庭”推动会计知识从专业领域向民生场景延伸。规划强调以提升全民财务素养为核心,聚焦家庭理财、小微企业财税合规等高频需求,开发通俗化教材与案例库(如家庭收支表、个税申报指南),并依托社区讲座、短视频等渠道普及基础会计概念。同时,规划要求构建“政企社协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与数字平台(如智能记账工具),降低学习门槛。其目标是通过多维场景渗透,实现会计知识从“工具属性”向“社会属性”转化,助力公众防范财务风险、增强经济决策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与素养基础。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将会计知识大众化作为提升全民财经素养的重要抓手,提出通过“教育普及、场景实践、技术赋能”三大路径推动会计知识融入社会生活。教育普惠:在中小学课程中嵌入家庭收支管理、储蓄规划等基础内容,高校非财经专业开设《生活中的会计》通识课,社区开展反诈骗财务识别培训,覆盖全年龄段。场景实践:依托社区活动普及家庭账本管理、个税申报等技能,结合非法集资、消费维权等案例,提升公众风险防范能力。
一、现状:会计知识大众化的进展与成果
1. 教育普及初见成效
会计知识普及逐步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基础教育抓启蒙、高等教育强应用”的分层培养模式。
中小学阶段,教育部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嵌入“储蓄与消费规划”“家庭收支记录”等内容,例如上海试点“校园小账本”项目,学生通过记录零花钱使用学习预算管理,覆盖超 10 万学生;联合银行开展“小小财务员”实践活动,组织模拟银行柜台操作与支票填写,提升实操能力。
高等教育领域,超 60% 高校在非财经专业(如法学、计算机)开设《基础会计》选修课,聚焦财务报表解读、税务申报等实用技能。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华为合作开发“科技企业财务管理”课程,融入创业成本核算案例;浙江大学将会计知识与数据分析结合,指导学生利用Excel 解析企业财报,强化跨学科应用。
据教育部统计,2023 年基础教育财商课程参与率达 78% ,高校非财经专业学生会计知识掌握率同比提升 32% ,为全民财务素养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2. 职业培训覆盖深化
会计职业培训持续向企业端和考证端双向延伸,形成“技能提升 + 资质认证”双轨培养模式。
企业内训方面,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头部企业(如海尔、腾讯)将财务合规、税务筹划、财务软件操作等纳入员工必修课程,通过内部案例库(如“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实操”)提升非财务岗位员工的财务意识。2023 年企业内训覆盖率超 75% ,尤其中小微企业通过政府补贴的“财税赋能计划”,学习基础账务处理与成本控制技能。
职业资格认证热度攀升,2023 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人数突破 600万,注册会计师(CPA)、管理会计师(CMA)等中高端证书持证者年均增长 12% 。财政部“会计人才数字化转型计划”推动培训体系升级,例如推出AI 智能题库、VR 模拟实训系统,提升考证通过率。
3. 媒体与平台助力传播
新媒体与知识付费平台成为会计知识大众化的核心驱动力。在短视频领域,抖音、B 站等平台涌现“财经知识官计划”等专项,吸引超5000 名注册会计师、高校教师入驻,创作“三步看懂财报”“个税避坑指南”等案例化内容,单条爆款视频播放量破亿。知识付费产品则推动学习场景碎片化,得到 App 《小白理财必修课》累计用户超 800 万,喜马拉雅“会计实操30 讲”课程完听率超 65% 。平台创新“音频 + 图文”多模态内容,例如高顿教育推出“每日财税新闻解读”,用户日均学习时长提升 40% 。
4. 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完善
财政部以“会计文化宣传月”为核心,联动多部门构建政策支持网络。2023 年活动期间,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推出“财税政策进万家”系列行动,覆盖全国超 800 个县区,通过社区宣讲、线上直播等形式普及个税汇算清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反诈骗财务知识进社区”专项中,北京、上海等地结合真实案例(如保健品诈骗中的虚假发票识别),组织千余场“银发族防诈课堂”,覆盖老年群体超50 万人次;5. 公众需求驱动知识转型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意识觉醒,个人理财、投资避坑等需求激增,推动会计知识从企业专属技能转向大众生活刚需。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底,中国结算公司登记投资者超 2.2 亿,其中 90 后、00 后占比超 40% ,基金、股票等投资品种参与率年增 25%. 。公众对“家庭资产配置”“税务筹划”“防诈骗识别”等知识需求尤为迫切——例如,P2P 暴雷、虚拟货币诈骗等事件倒逼投资者系统学习财报分析技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落地后,“家庭税务优化”搜索量激增3 倍。金融机构与媒体加速响应,招商银行推出“全民财富课堂”,抖音财经类内容中“投资避坑”类视频播放量占比超 60% 。财政部《全民会计素养提升计划》更将“家庭财务健康”纳入政策议程,推动会计知识成为防范金融风险、守护个人资产的“生活工具”。
二、挑战:会计知识普及的难点与痛点
1. 术语壁垒
会计专业术语如“权责发生制”(以权利义务发生时间确认收支,而非现金收付)与“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具有高度抽象性,普通受众难以将其与日常经济行为关联。例如,家庭记账时,公众更习惯用“本月支出”而非“权责发生制”理解收支周期,导致学习门槛升高。据某机构调研, 72% 的非财务从业者认为“资产负债表”等术语与生活无关,直接削弱了会计知识传播效果,成为全民财务素养提升的梗阻点。
2. 逻辑复杂
会计规则(如复式记账法)涉及多维度核算,需同时记录资金流动的“借”与“贷”,逻辑链条复杂。例如,个体户记录一笔销售收入时,需同步匹配成本、税费等关联科目,易引发认知混乱。学习者普遍反馈“借贷关系像解数学谜题”,导致学习动力下降。调查显示,仅 35% 的零基础用户能完整理解复式记账原理,复杂规则成为知识普及的“拦路虎”。
3. 年龄与教育差异
老年群体对新技术(如财务 App )接受度低,偏好传统纸质记账,但缺乏系统学习渠道;低学历人群因数学基础薄弱,常因“算不清账”产生畏难情绪。某社区培训数据显示,60 岁以上学员课程完成率不足40% ,初中以下学历者中途弃学率达 67% 。年龄与教育差异导致知识传播呈现“断层式”困境,需针对性设计适老化、低门槛内容。
4. 免费资源质量参差
网络免费内容碎片化严重,例如“零基础学会计”系列课程多停留在概念科普,缺乏从记账到报税的完整链路。某平台数据显示,搜索“家庭理财”关键词的用户中, 78% 因内容重复或错误放弃学习。更严重的是,部分自媒体为引流传播“两套账”“虚开发票”等违法案例,误导公众引发法律风险,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5.“高冷”标签
公众普遍认为会计是“企业专属技能”,与日常生活无关。调研显示,65% 的受访者认为“会计 Σ=Σ 做账”,仅 23% 意识到家庭税务申报、投资理财需会计知识。媒体报道多聚焦企业财报、审计丑闻,强化了“专业壁垒”认知。例如,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普及率不足 40% ,大量用户因认为“与己无关”而放弃学习,阻碍知识应用转化。
6. 信息过载与误导
自媒体平台会计内容良莠不齐,例如“3 分钟学会避税”等标题党吸引点击,却忽略合规风险。某案例中,用户照搬短视频“两套账”操作被税务机关处罚,引发法律纠纷。同时,碎片化信息导致知识体系混乱,例如“家庭账本”类内容中, 56% 的教程混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用户因信息过载产生决策疲劳, 42% 的受访者表示“越学越困惑”。
参考文献:
[1] 谢琳 . 大数据技术视角下会计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28(10):53-55.
[2] 李舒现 . 数字化时代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与利用研究 [J]. 今日财富 ,2025,(0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