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簧哨片与单簧哨片的差异研究:结构、工艺与音色

作者

潘宁

大连艺术学院 116699

哨片是木管乐器发音的关键部件,被形象地称为乐器的“声带”,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发声音质。木管乐器依靠哨片发音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单簧类(如单簧管、萨克斯管)和双簧类(如双簧管、巴松管)。单簧管这类乐器使用单片簧片配合笛头振动发声;而双簧管、巴松等则通过两个簧片对振发声,不使用独立的笛头。两种哨片的制作材料均为天然芦苇,但双簧哨片对芦苇材料的要求更为严格,优质芦苇产地主要集中于德国南部、意大利、法国等地。相较于单簧类乐器演奏者大多直接选用厂家批量生产的成品哨片,双簧类乐器演奏者通常需要具备哨片手工制作和调整的技能,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理想的哨片。据文献报道,我国许多优秀巴松演奏者演奏功底深厚,但对巴松哨片制作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作品的表现。可见,掌握双簧哨片的制作与调试对于双簧管乐器演奏者而言十分重要。本文将围绕双簧哨片与单簧哨片的结构差异,以及制作工艺与材料方面的区别展开讨论。

一、结构差异

双簧哨片由两片对称的簧片组成,通过捆扎固定形成一个狭小的双簧结构。以巴松管哨片为例,其由长度约28 mm 的两片芦苇片对合而成,自上而下可分为风口、振动面、支撑脊、哨喉、哨根和哨座等部分[3]120。双簧类乐器的簧片直接构成吹嘴并插装在乐器管体上端,例如双簧管的吹嘴就是由一对对合的芦苇薄片组成的双簧哨片[2]25。相比之下,单簧哨片只有单片簧片,本身呈舌片状,一侧平坦、一侧带弧度的薄片不能独立发声,需固定在单簧管或萨克斯管的笛头上通过吹气振动产生音响。单簧类乐器的哨片依靠哨片卡固定于笛头平面,使簧片尖端贴合笛头的开口形成发音结构;演奏时气流使簧片自由端振动,从而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由于结构所限,单簧哨片通常比双簧哨片更宽而扁平,而双簧哨片形状狭长且厚度逐渐过渡以形成中空的风口。在尺寸上,不同乐器的哨片大小差异明显:双簧管(Oboe)的双簧哨片尺寸要比巴松管的双簧哨片小得多[2]25,而单簧管的单簧哨片宽度则需与其笛头宽度相匹配[1]49。此外,单簧哨片通常具有明确的“哨心”等结构特征即簧片中部略厚的心脏区,以控制振动 —— 演奏者在选片时常通过透光观察簧片中心是否呈清晰的倒“V”形来判断哨心形状是否理想。总的来说,双簧哨片依靠两片簧片相互作用发声,结构更加复杂精巧;单簧哨片结构较为简单,但需要借助笛头形成振动系统。

二、制作工艺与材料差异

1.材料选择

双簧与单簧哨片均以多年生芦苇(Arundo donax)为主要原料削制而成[1]48。然而,两者在材料选择和处理上有不同侧重。双簧哨片制作要求选用成熟度高、纤维富有弹性的优质芦苇。以巴松哨片为例,制作常选取直径约24 mm、外表呈金黄色且软硬适中的芦苇管[2]25。选好的芦苇需风干存放一年以上,使纤维充分干燥稳定,以保证制成哨片的使用寿命和振动性能[2]25。优质双簧哨片原料产地有限,通常来自气候适宜的欧洲地区,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部等地[2]24。相比之下,单簧哨片的原料芦苇选择相对标准化,由专业厂商大规模种植和加工。由于芦苇材料的天然属性,即使同一盒中的十支商品单簧哨片也可能取自不同芦苇或不同部位,其材质和性能存在细微差异,因此演奏者在使用前需要仔细甄选比较每一支哨片[1]49。

2.制作工艺

单簧哨片的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和规模化。厂家通常将芦苇管劈成合适尺寸,经过刨平底部、削薄振动部(哨心和哨尖)等工序,再冲切出哨片的外形。经过精确的机器加工,单簧哨片的形状和厚度标准统一,并按软硬程度分为不同型号,成品常以每盒十支的形式出售[1]48。演奏者购买成品单簧哨片后,可以通过试吹挑选出其中性能最佳者用于演奏[1]49。相对而言,双簧哨片的制作过程更为繁琐,多由演奏者手工完成,需要较高的专业技巧和经验。以巴松管双簧哨片为例,其传统制作工艺包括多个环节:首先,将挑选好的芦苇片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至充分柔软;接着取出芦苇片,擦干表面水分后劈成所需宽度,并放入专用模具中切削出簧片的初步外形;然后将芦苇片对折成双簧状,对齐两片尖端,利用细铜丝在适当位置捆扎固定数道,使两片苇片紧密贴合在一起[2]25。在捆扎过程中通常借助锥形芯棒(哨片锥)插入簧片内部以定型中空的风口。固定完成后,将初步成型的哨片置于定型夹具中自然风干 [2]25。待芦苇簧片完全干燥后,需要检查捆扎的铜丝松紧情况:剪除多余的铜丝并在哨片底部接口处涂抹适量胶水以确保密封[2]25。至此,一个毛坯双簧哨片制作完成。由于手工制作存在个体差异,新制成的双簧哨片通常还需演奏者亲自试吹,根据高音、中音、低音各音区的发音情况对哨片进行微调和精修,以使其振动状态达到理想平衡。精修步骤往往包括刮削哨片振动面的厚度、调整铜丝绑扎的松紧等细节,直至哨片与演奏者的气息、乐器匹配度最佳为止[2]25。相较之下,单簧哨片很少需要演奏者进行此类加工,更多是通过更换不同硬度或品牌的成品来适应演奏需求。

综上所述,双簧哨片与单簧哨片在结构和制作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双簧哨片结构复杂、制作过程精细繁复,但允许演奏者通过手工调整获得更契合个人需求的振动特性;单簧哨片结构相对简单、生产工艺工业化程度高,质量较为稳定,演奏者主要通过挑选来获取适合的哨片。这些差异源于两类乐器不同的发音原理和演奏要求。对比研究双簧和单簧哨片的结构与工艺特点,有助于管乐演奏者根据自身乐器特点更科学地选择、制作和调整哨片,从而提高演奏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张望. 浅谈单簧管的哨片[J]. 戏剧之家, 2018,(21): 48-49.

[2] 黄剑. 巴松哨片制作对演奏的作用[J]. 艺术大观, 2021,(11 下): 24-26.

[3] 杨熔.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试析巴松哨片的科学精修与调整[J]. 艺术教育, 2016,(1): 120-121.

作者简介:潘宁 1987 年,男,硕士研究生,巴松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及乐器研发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