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基因传承:龙岩苏区精神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转化策略探析

作者

石丽巧

龙岩技师学院

引言

龙岩苏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精神内涵体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当前,中职学生在价值观塑造和思想养成阶段容易受到社会多元化影响,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需要创新性地融入红色文化资源。龙岩苏区精神既能强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又能在职业教育场域中转化为坚韧不拔、勇担责任的品质力量。本文聚焦如何在中职思政课中实现龙岩苏区精神的有效转化,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路径。

一、龙岩苏区精神的教育价值与思政课契合点

1. 革命传统精神对职业认同的引导作用

龙岩苏区精神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中职学生在职业选择与未来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目标模糊与认知不足的情况。 政课中引入苏区精神,通过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为人民谋幸福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职业不仅是个 是服务社会的责任。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材的相关章节,辅以中国开发的智 展示苏区精神的音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真实的影像资料后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某校思政教师 让学生分组探讨“苏区精神对职业担当的启示”,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职业发展应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2. 艰苦奋斗精神对学习态度的矫正意义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耐力不足的问题,在面对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时容易缺乏坚持。苏区精神强调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品质,这种精神 能够成为 生矫正学习态度的重要力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红军战士在物资匮乏情况下坚持革命理想的故 。借助教学互动软件“雨课堂”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并撰写 中的坚持计划”。一名汽修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写道,自己在操作复杂零件时经常因为失败而放弃,但通过对苏区精神的学习认识到坚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调整学习态度。

3. 集体主义精神对班级建设的促进作用

苏区精神高度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体与集体的紧密联系。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班级管理中往往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影响了班级凝聚力。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开展集体学习,设置“红色小队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对苏区英雄人物事迹的研究和展示。学生在任务中逐渐感受到团队配合带来的效率提升,学会为集体利益作出个人贡献。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班级内部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和团队工作奠定基础。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精神的有效结合,能够使中职思政课在价值引导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思想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深度契合。

二、龙岩苏区精神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转化策略

1. 教学内容的系统融入

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突出龙岩苏区精神的核心内涵,通过课程章节与红色主题的有机结合实现价值转化。教师在讲解“理想信念与职业选择”的主题时,将苏区精神中的坚定信仰与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对接。上传红色历史资料和人物传记,学生通过线上研读完成课前准备,再在课堂上围绕“革命精神与职业目标”展开讨论。学生在分享中表示,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下坚持信念的事迹,使他认识到在技能学习中应保持信念与毅力,这一过程强化了学习目标与精神品质的结合。

2. 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

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龙岩苏区精神的传达效果。传统灌输式讲授难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精神内涵。设计“红色剧场”环节,学生分组扮演革命人物,演绎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信念的故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饰演护理伤病员角色,在表演后感受到团队协作与奉献精神对职业素养的深远影响,这种体验增强了对集体主义和职业责任的理解。

3. 实践活动的延展设计

实践活动能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与生活场域,使苏区精神在行动中得到体现。通过组织红色研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实践,构建学生主动传承的氛围。发布“红色服务计划”,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学生走进社区帮助弱势群体,体会奉献与责任的价值。某机电专业学生在完成志愿维修服务后写下心得,认为自己不仅提升了技能,还学会了用专业知识服务他人,这种体验让苏区精神从课堂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结论

龙岩苏区精神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转化体现了红色基因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系统融入,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建立对理想信念的认知;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学生能够在互动体验中增强情感共鸣;通过实践活动的延展设计,学生能够在真实行动中完成价值内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使红色精神不再停留在历史叙述,而是转化为中职学生面对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苏区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仰、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价值,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思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转化,能够实现课程育人与精神传承的双重目标,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炳林.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06): 45-49.

[2] 陈金龙. 龙岩苏区精神的历史 共党史研究, 2020(04): 82-87.

[3] 李晓华. 中职院校思政课教 承路径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22(10): 65-70.

[4] 张丽. 红色文化资源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18):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