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务共享模式下地方国企资金集中管理浅析

作者

肖静

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引言: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广泛应用在大中型企业,通过集中化平台实现资金统一管控,但地方国企司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介绍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概述、研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推行意义、与优化策略能够促进地方国企财务转型,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文阐释地方国企推行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协调利益、制度建设、加强信息化、团队建设和风险防控等优化对策。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集中管理概述

财务共享是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分散财务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报表编制等重复性高、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处理,共享财务资源和服务,科学配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处理业务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做出更科学的财务决策,规避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对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运作和管控的方式,将分散的账户、现金流入与流出、资金结算等业务进行整合,依托专业团队和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集中支付、高效归集和风险监控。资金集中管理不仅提高资金规模效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还能保障企业内部资金安全,为战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是集团化企业实现财务精益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路径,为地方国企的稳健运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地方国企资金集中管理意义

(一)规范资金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国企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同样举足轻重。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模式,促进了地方国企资金集中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更具系统性与协调性。在企业集团内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促进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协同与整合。通过内部资金市场的形成,子公司更高效地进行资金往来,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1] 。同时,集中管控与分级授权相结合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要求地方国企在集团层面对资金的预算、资金归集和资金结算等关键环节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与监控资金,避免子公司各自为政导致的资金分散及效率低下等问题。集团还根据子公司的业务规模、管理能力和风险水平,赋予子公司一定的资金管理权限,通过这种集中加分权的模式既能保证集团对资金的整体掌控,还能兼顾管理的灵活性,激发子公司的经营活力,平衡管理效率与自主决策的需求,提升了地方国企财务管理水平,为地方国企稳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对外融资压力

地方国企推行资金集中管理能够从根本上革新资金管理格局,传统模式下子公司资金分散管理,集团很难统筹,经常会出现部分子公司资金闲置且另一部分依赖高息融资的情况,资金集中管理通过搭建资金池统一归集调配资金,让闲置资金在集团内部合理流动,减少外部融资依赖,降低财务成本,同时集中管理能够避免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资金流,为资金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决策效率,使企业的司库管理从传统的核算型向战略支持型转变。

(三)实现数据动态监测,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集中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搭建了一体化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平台与银行系统、业务系统的互通,打破信息壁垒,确保资金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监控,构建了覆盖资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机制。资金运作过程中实时追踪资金收支、提前识别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等,通过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异常交易与潜在风险,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在资金支付环节严格审批流程,避免违规操作与资金挪用,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地方国企资金集中管理优化路径

(一)协调各方利益,稳步推进实施

地方国企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集中管理涉及集团与子公司的权力调整和利益分配,容易导致下属企业的抵触情绪。对此,地方国企需协调各方利益,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子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中获得实惠,同时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宣贯和培训,向各级管理人员阐释资金集中管理的的长远价值,统一思想认识,可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子公司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减轻全面实施的阻力,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二)完善管理制度,防范管控风险

地方国企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时要完善相关制度,制定包括资金计划、资金归集、资金结算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要优化资金管理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强化关键节点的控制,防范操作风险,还需定期评估修订制度流程,根据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完善,使制度始终适应资金集中管理的实践需求。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防御机制

地方国企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科学合理制定财务共享模式下资金集中管理的顶层规划,谋划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功能模块,包括银行账户可视化,资金计划、资金结算、资金池及风险预警等核心内容,满足企业自身实际需求。其次,地方国企要推动平台与内外部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实时更新,确保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后,地方国企还需注重信息安全,建立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及应急备份等安全机制,避免数据泄露和系统故障,防范数据泄露等问题发生,切实保障集团内部数据安全。

(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团队建设

地方国企推行资金集中管理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要加强内部培养,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岗位轮换等方式提升现有财务人员的资金集中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其掌握资金运作、风险防控及信息化工具等专业内容。企业还要积极引进外部人才,招聘具有大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经验、熟悉金融市场和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充实团队力量,并需建立激励机制,将工作绩效与薪酬待遇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资金集中管理的推行提供人才保障[2]。

(五)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保障资金安全

地方国企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建设时,要建立健全全面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定期对资金管理各环节进行风险排查,梳理风险点并制定应对措施。企业需设置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平台实时监控指标变化及时发出预警,还要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汇率波动等风险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快速响应有效化解。

结束语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能够为地方国企资金管理改革提供科学路径,这一模式的推行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始终坚守战略导向等原则,通过协调利益、加强信息化及建强团队等方法破解难题。

参考文献

[1] 吕新建.强化国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策略研究 [J].中国集体经济,2022(30):42-43+74.

[2] 康怀玉. 新时期国企司库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研究[J]. 经济师,2025,(03):39-40.

作者简介:肖静(1990—),女,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集团财务分析,债务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