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朱立辉 蔡高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 210000

数字技术的发展驱动着传统教育的变革,教育领域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培育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数字公民”成为新的育人价值取向。国内数字化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对于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有利于更好地迎接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作为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其自身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兴技术与课堂教学是否能相融合,承载着数字技术的教学模式能否发挥出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数字素养,它是促进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重要媒介。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迎接教育数字化热潮下的任务挑战。然而,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却表明多数教师的数字能力水平还有待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数字技能、提升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1.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

1.1 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欠缺。

数字化意识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意愿、数字化意志三个方面。数字化认知是指对于技术工具的基本功能、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师队伍中仍有 师对数字技术的认识是认为仅仅是种教学辅助工具,未从深层次理解数 化意愿则涉及教师对于使用数字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教师即 尝试新型技术与教学方法时仍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是额外的负担。 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需的决心和坚持。教师在面对技术挑战和变革阻力时常常心态和决心受到挑战,从而影响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

1.2 数字技术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首先,部分教师基本的数字技术操作能力不过关。如多媒体软件、智能教学平台的应用等。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工具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新兴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受到冲击,高校教师在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方面显得尤为不足。许多教师对这些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无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中,影响了教学的创新性和吸引力。另外,不同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水平参差不齐。

1.3 数字技术与教学应用融合不足。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将数字技术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实现数字化教学创新与改革是考验教师数字素养的另一个挑战。首先,教师需要有效地筛选、整合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他们需要知道如何从众多的资源中选用适合教学需求的资源, 并将 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工具、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然而,这两个方面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数字能力提出了要求,数字素养的缺失导致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思路,难以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更难以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

1.4 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平台受限。

由于各高校校情、理解及困难不一,多数高校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整体的设计体系。在促进数字化转型发面,多数高校通常的做法是是开展相关数字课程培训、讲座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我们的教师队伍来自不同的专业,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年龄层次、技能结构、数字素养都存在明显差异。故而,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也各不相同。比如:工科类专业的教师需要技术工作应用相关方面的培训,文科类教师则更需要数字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目前,学校层面开展的培训倾向通用类,差异性没有做到兼顾。故而,在培训体系方面尚不能较好的覆盖到绝大数教师,教师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另外,学校对于培训后的效果也缺乏监测、统计、分析和反思,导致在此方面虽也投入了精力,却无功而返。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平台的缺失导致难以推进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绝非教师层面做好自身努力就能完成,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的长期工程,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撑,下面将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谈一谈解决路径:

2.1 教师主体自身层面应解决的问题

2.1.1 提升教师主体数字意识,积极探索学习数字技术,实现自我提升。

首先,教师主体应打破传统思路、紧跟形势、改变认知、提高意识。首先思想上要做出转变,只有思想上做到重视才能落实到行动中。教师应多研读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政策、文件,要充分了解当前的时代特征、教育转型趋势,并结合现实情况认真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才能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势在必行,这对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具有带动提升作用。意识的转变能够驱使教师能够顺应数字化发展,主动地学习、应用数字技术,极投入到数字素养提升培养过程中,保持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坚持持续的学习行为,从而保障自身数字素养的发展。其次,坚定数字化改革意志,在教师的自身实力得到夯实后才能增强教学改革创新的信心,并且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机遇,进而提升数字素养。

2.1.2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中,在教改中展现应用技能。

教师的业务能力需要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服务,同时教改阵地也能为教师的数字素养提供演练平台。一方面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教师贡献扎实的专业能力、技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的能力培养与提升也需要教学改革创新这一平台才能得到实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形势下,我们的教师队伍应紧跟形势要求,努力做好自我提升,积极投身于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中,为助力数字化教育蓄能。例如: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尝试使用数字化工具,学会数字化教学设计、整合数字资源、组织数字化教学。比如在数学类课程中,利用专业的绘图、建模软件为学生展现三维动画,让课堂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具有重要的渗透作用。再比如:积极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利用智能平台进行课堂管理,作业批改,统计评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也能更为合理公平的实现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创新、实行数字化改革。这不仅迎合了新时代教育形势下的要求,同时也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实现数字素养的提升。

2.2 高校层面如何助力教师提升数字素养。

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依托于高校的数字化转型,高校要突破到整体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化的实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高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教学数字化,而是科研、管理、服务、运行等全方位的数字化。需要从观念意识转变、制度建立、硬件设备升级改善等方面共同推进。

2.2.1 高校应健全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完善教师数字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渐进的过程,绝非通过短暂的技能训练就能立竿见影。学校需根据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来科学评估教师现有的数字素养水平及需求,对测评后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基于数据结果来研究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创新性、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如某些专业需要数字技术工具应用方面的培训,而某些专业则需要数字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因此,探索具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水平。打造培训专业团队,由教学专家、学科专家、技术专家组建,这三者的结合可以将优秀的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术能力,以及先进的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科教学与技术工具的深度融合,从而为教师队伍提供专业、实际、有用的培训和指导。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与课程,增加数字技术实操课程,组织数字化教学沙龙、教学创新比赛等活动,增加数字化教学案例分享交流的机会,高校可以将实践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推广,展示学科教学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从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2.2.2 高校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是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重要载体,只有沉浸在数字化环境中,不断接触数字技术,才能促进技能内化。高校应积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完善支撑体系,助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如:搭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网络连接能力,优化网络架构、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确保数字资源的顺畅使用;学校需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结合实际建设智慧校园,助力教师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教学;搭建教育平台:引入或开发智能教学系统,支持课程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在线作业等功能;提供教育云服务,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数字技术激发教学活力,刺激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2.3 建立奖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鼓励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

高校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例如:设立数字化教学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创新项目,组织数字化教学创新大赛,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纳入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可有效激发高校教师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其数字素养水平。将教师数字素养纳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高校还需健全与教师评价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由校领导、师生多主体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评价体系。只有多部门、多主体的协同参与,才能确保以培养数字素养水平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3.结语

探究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数字能力、数字素养,其本质都是为了促进数字化教学更好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不断积累,相信数字化教育将会越来越成熟,并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高校教师能力提升.李祖兰;李国元.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5(03)

[2]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创新与重塑路径.郝英杰.绥化学院学报,2025(05)

[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周刘波;张梦瑶;张成豪.中国电化教育,2023(10)

[4]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困境及其对策.赵爽.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2)

[5]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高质量发展现状研究. 罗莹.黑龙江科学,2025(01)

作者简介:朱立辉(1988—),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课题项目:2023 年度校级教改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3XJJG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