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实践与成效探究
齐培花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高年级部 037000
引言:互动模式充分重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它属于一个双向的过程,能够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更为融洽和谐的关系。课堂活动在缺乏互动模式的情况下会变成单一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这必然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值。 课堂互动模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学中介之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互动模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共同探索。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特点
1. 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项目情境契合高年级学生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教师将分数运算、统计分析等数学知识融入真实问题场景,例如设计商品折扣计算,活动经费预算等任务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问题。这种贴近生活的任务设计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化互动增强课堂吸引力符合高年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探索欲望。
2. 实践性
小学数学教学借助项目式学习构建 " 学用结合 " 的实践平台适应高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发展需求。教学中通过组织数据收集、模型构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比例知识设计校园平面图通过概率分析优化游戏规则。这种实践模式强化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深化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推理与创新应用素养。
3. 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在项目式学习中赋予高年级学生主体地位顺应其独立意识增强的心理特征。教师通过提供开放性任务框架而非具体指令,例如让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主题探究方案规划研究路径鼓励学生在资料收集,策略制定等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自主性设计既满足学生自我表达需求又通过决策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4. 协作性
小学数学教学依托项目式学习培养高年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契合其社交需求与集体意识发展规律。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策略将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学生组合完成复杂任务。例如在数学建模项目中进行分工协作,这种协作模式通过角色轮换与责任共担促进数学交流能力发展,同时在冲突解决与资源共享中培养同理心与领导力为高阶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策略
1. 紧扣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 的理念,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任务。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更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设计具有社会价值的项目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 " 社区垃圾分类站选址优化 "项目。学生需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比例尺知识绘制社区平面图,计算各区域垃圾产生量与运输距离最终形成《垃圾分类站布局方案》。例如在 " 垃圾运输成本核算 " 环节,学生需测量各住宅楼到备选站点的直线距离将实际距离按 1:1000 比例尺缩小绘制在图纸上,再通过勾股定理计算斜边距离对比不同方案的运输效率。项目实施中学生需综合运用面积计算 比例换算 数据分析等知识解决真实社区问题。
2. 跨学科融合,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教学应打破学科壁垒以数学知识为核心整合科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构建综合性项目任务。依据 STEM 教育理念跨学科项目能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设计多维度任务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自然调用多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六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单元,教师可设计 "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项目。学生需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高峰时段各路段车流量占比结合科学学科中的 " 摩擦力与刹车距离 " 知识,模拟不同车速下的安全车距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态模拟系统。例如在 " 信号灯配时优化 " 环节,学生需统计某路口不同方向绿灯时长与车辆通过率数据,建立模型,计算最佳配时方案。项目实施中学生需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科学实验,编程建模等多学科技能最终形成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报告。
3. 分层任务设计,满足差异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应基于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 " 理论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设计阶梯式任务。通过基础任务保底进阶任务提升拓展任务拔尖的分层策略。使每位学生都能在 " 跳一跳够得着 " 的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教师需建立动态评价机制根据学生表现灵活调整任务难度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可设计 " 校园义卖活动策划 " 项目。基础层任务为 " 计算商品成本与售价 " 要求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阶层任务为 " 设计优惠组合方案 " 融入异分母分数运算与小数转化。拓展层任务为 " 构建利润预测模型"结合代数方程与折线统计图分析。例如拓展层学生需建立"销量-成本-利润 " 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模拟不同定价策略对利润的影响最终形成义卖活动可行性分析报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表现提供差异化指导,如为基础层学生配备计算工具包为拓展层学生提供数学建模方法论指导。
结束语:项目式学习凭借其趣味性,实践性等显著特点,为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不可忽视的是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合理规划教学时间以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展望未来期望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项目式学习的深入研究,持续优化教学实践共同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芸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读写算 ,2025,(01):20-22.
[2] 林素娇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4,(2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