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优化途径

作者

陈永强

山东政法学院 济南 250014

高校图书馆是增强知识共享与交流的重要阵地,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知识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且智慧图书馆拥有覆盖多种学科领域和文献类型的学术资源,通过数据平台,师生能够方便地获取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而促进学术交流和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

一、智慧图书馆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将极大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代化,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资源采购、资源组织及书库管理这三个核心领域。在信息资源的采购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预测,精准匹配并采购符合用户需求的图书和信息资源,提高采购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在图书资源的组织方面,传统的图书编制、统计等工作烦琐且耗费资源,引人大数据技术后,可自动完成图书编制查询、建库以及资料统计等环节,有效减少人力物力投人,与此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对电子和纸质图书资源进行全面的信息统计与管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 二)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升级革新:在传统馆内服务中部署人工智能平台,读者可自助查询并定位所需图书,使信息检索更加高效准确。还能协助读者获取图书馆的其他服务信息,极大地增强图书馆的互动性和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为其推荐相关书籍,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三)有利于资源共享学术创新:智慧图书馆实现智能技术与资源、用户这三大图书馆服务要素的有机结合,全面构建起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借助统一的数字化检索界面与个性化学科服务平台,推行“技术 + 资源”模式,提供了深层次的智慧解析与知识服务,让图书馆的角色由单一的资源提供者转型为知识的创造者。师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博客、社交媒体等方式,分享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打造了一个无边界的学习与信息获取环境。

二、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资源,但学生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许多珍贵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图书馆作为支持这些工作的关键部门,其资源和服务应该与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紧密结合。然而,现实情况是,图书馆的数字化模块设计和资源配置没有很好地与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相结合,也易导致师生无法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其次,智慧图书馆建设涉及大数据管理、信息数字化处理、互联网人机交互等复杂技术,但现有的人才队伍往往缺乏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专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运维管理经验。这些人员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或数字化处理培训,导致他们难以满足数字图书馆的高标准和多样化需求。

三、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优化和创新智慧服务模式:

(一)优化资源采购: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保证图书馆采购的图书资源符合用户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高校图书馆应采用的先进图书馆管理系统,基于中央知识库技术,持续进行数据积累与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了包括学术轨迹追踪、精准用户画像以及智能推荐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根据目标用户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 教学科研人员:他们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专业性强、理论层次深的学科前沿核心期刊和会议文献,具备时效性以及新颖性,方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学生。 ② 学生:校内学生数量巨多且个体差异大,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学生的浏览和搜索记录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采购多样化图书资源,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专业结构分布情况采购相应的图书资源,为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了资源服务的高度个性化。

( 二) 优化检索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科分类、研究领域、读者需求等因素,对知识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检索的便利性。 知识图谱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表示方式,用实体、属性和关系来组织信息。这样构建的知识图谱能够帮助系统理解不同实体之间的复杂联系。图书馆利用知识图谱能够为知识检索、推荐以及对象识别等提供帮助,可以在大量资源中筛选用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提升检索服务精准性和便捷性。例如,读者搜索的是“科幻小说”,系统不仅返回直接的搜索结果,还可以通过知识图谱找到相关的作者、同系列书籍、类似主题的作品,甚至基于用户之前的阅读历史来推荐。而当读者搜索与“民法”有关的图书信息时,系统可能推荐基础教材、进阶研究、相关应用案例等不同层次的书籍。会根据专业领域对筛选项进行有效区分,使读者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所想要的图书。并且知识图谱会将各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读者对知识信息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 三) 精准推送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大数据技术掌握了用户的图书资源需求以及阅读规律,利用这一优势可根据不同用户的浏览记录和阅读历史完成图书推送。目前,各类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媒体平台的优势实现一对一精准推送。例如,在智慧校园上设置数字图书馆模块,师生登录数字图书馆后,便会向其推送与以往浏览有关的图书资源,同时推荐图书馆内的优质馆藏信息。当前高校均与知网、维普、万方等常见数据库进行了信息对接,学生通过连接高校网络或者登录自身账号即可免费下载数据资源。高校图书馆也应当重视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系统进行对接,调整数据格式,优化信息系统对接,让图书信息得以共享,满足师生对于优质文献的搜索需求。

( 四) 实现智慧咨询服务:随着即时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正逐步向实时化和虚拟化转变,一种新颖的线上线下相交融的信息服务模式正在悄然兴起。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已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引人了线上智能咨询系统与线下服务型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能提供全天候的即时响应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大幅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

( 五) 智慧空间服务:近年来,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边界由于智慧化的推进而逐渐模糊,实体与虚拟空间的融合为图书馆服务注人了新的活力。在这一环境下,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均在积极探索并规划智慧空间的建设,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既有服务模式进行深度创新。如国家图书馆于 2021 年 6 月进一步利用 5G、全景视频、3D 技术等尖端科技,推出了首个智慧化、沉浸式的 5G 新阅读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 再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则配备了多种现代化服务手段,建有多媒体阅览区、艺术欣赏厅及虚实结合的学习共享空间,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特色,还提供了多媒体资源阅览、文化沙龙活动举办、视听享受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综上,图书馆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空间再造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向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今后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加强对用户行为的深人分析,保护用户隐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引用:

[1] 王康霖,李仪 . 高校图书馆读者大数据增值利用的困境及价值感知对策研究 [J]. 图书馆,2023(9):24-30.

[2] 曾磊 . 大数据驱动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精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J]. 时代报告 ( 奔流 )),2023(9):98-100.

[3] 成冉 . 基于 AI 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J]. 办公自动化,2023 , 28 (18) ; 49-51

[4] 曾小英.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学科服 务创新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 (4 ) ;113 一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