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胡雅敏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天府新区视高小学 620000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但语文课程具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与功能价值,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认识提升的工具,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都需要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而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将对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建立基本认知,同时深刻体会文本的深层内涵与主旨情感,进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愉悦。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学生才能真正进入文本与情感世界,完成高质量的语文阅读与高品质的素养培育。因此,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平台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一、以阅读文本为基准进行想象引导

语文阅读是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思维感知过程,除了引导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进行文本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体会以及个人收获的提炼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对阅读文本中的表现对象、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留白处等进行多方位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对教材内容与作者思想的依赖性,以独特创新的视角来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想象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认知与深度思维。

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向读者娓娓地诉说着对雷锋叔叔的寻觅与歌颂,最终传递了有爱心的地方,就有雷锋精神的核心主旨。诗歌中几度提及“你在哪里”,表达了作者寻找雷锋叔叔足迹的迫切心情,在对诗歌内容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的句式表达,以及这种表达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意味,而后将这种想象迁移到对本诗歌中“你在哪里”的理解,学生们就可以产生更直观的认知。与此同时,课文结尾处提到了“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作为课文的留白处。这一句引导为学生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就可以这一句留白来引导学生们进行生活联想,并与学生们分享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的好人好事,以此来充分链接课堂内外,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思想熏陶,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品格与道德修养的启蒙。

二、以教材配图为中心进行想象联想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征在于图文相结合的课文设计方式,这一独特的设计方法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文字理解与感知能力的薄弱现状,也契合小学生对图画形式的热衷心理以及通过图画来表达内容和情感的思维特征。作为语文教材和语文阅读的重要内容,教材配图往往与文本内容相呼应存在,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文本内容,也为小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提供了一定的开放空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配图进行思维想象,以更好地辅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桎梏,将想象思维延伸至课外,实现课堂内外的深入链接。

比如,《小马过河》主要讲述了小马在过河时受到老牛和松鼠的影响而不敢过河,最终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过河的故事,表达了凡事要亲身实践、勇敢尝试,不能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道理。课文中的出现了3 幅插图,一幅是小马与体型庞大的老牛在交谈,一幅是小马与体型偏小的松鼠在交谈,还有一幅是老牛和松鼠站在草地上,看着小马过河的图片。在阅读本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力来对 3 幅插图进行分析,比如这 3幅插图分别有哪些内容,可以串联起怎样的故事等,而后再带领学生们进行课文阅读,并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想象与文本阅读理解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强化小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熏陶。

三、以多元情境为支架进行阅读想象

教学情境是对教学内容有力补充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重要支撑,以多元情境来帮助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因知识与认知有限而面临的阅读困难局面,同时丰富的阅读情境也可以引起小学生的思维想象,这种基于阅读情境的思维想象,同样能够辅助小学生的深入阅读与有效阅读。因此,围绕阅读内容来进行多元情境支架的搭建,对于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比如,《传统节日》以歌谣的形式介绍了多种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但是对各个节日的介绍相对有限,学生除了能够围绕熟悉的节日与同学和教师展开互动外,对那些相对陌生的节日( 如重阳节、七夕节、清明节等) 缺乏基础认知,因而课堂互动性相对有限,同样无法对阅读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相关节日的图片与视频,通过信息化、形象化、生动化教学情境的搭建来启发小学生对相应节日的想象与联想,并思考家人在这些特定节日时都会做哪些事,以此通过小学生的生活想象来帮助学生拓宽传统文化与节日认知,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总之,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想象情境的搭建、思维想象的引导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带给小学生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使其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主意识。同时,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新型的教学方法,并在长期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颖娥 .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J]. 新课程 ,2021(51):150.

[2] 伟力思 , 阿拉腾巴特尔 . 论古诗词研学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策略 [J]. 今天 ,2024(08):58-60.

[3] 朱雅丽 . 以想象为起点 , 拓展小学生的习作思维空间 [J]. 小学阅读指南 ,2024(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