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小学语文开放阅读的策略

作者

温爱萍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引言

阅读是小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阅读教学多以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主,而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开放阅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它突破教学的封闭空间,留给学生较大阅读空间、更多阅读体验,彰显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创造性。SOLO 分类理论是一种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评价方式,提供一种对开放阅读教学有新视角、新启发的质性评价方式,它为小学语文开放阅读教学指明一条可循之道,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SOLO 分类理论概述

SOLO 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即“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理论,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该理论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认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

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不能解决这个具体任务,但只给出了非连续的、毫无逻辑支撑的解决方案,在阅读中表现为对文本内容理解浅显、不能提取信息。

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在阅读中体现为只能关注到文本中的单一信息,不能进行深入思考。

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对应阅读时能获取多个信息点,但不能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关联结构层次 (relational) :学生不仅发现了问题解决的几种方法,而且还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考虑。阅读理解文本各部分的内容与彼此之间以及与全篇的联系,并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主题。

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在阅读中体现为能够超越文本本身,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表达。

二、小学语文开放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一)阅读内容局限

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小学语文的阅读主要来自于教材与练习册。这样的阅读材料很难满足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需求,也阻碍了小学生知识拓展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部分老师还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但由于阅读的散乱性,老师缺乏具体的统筹规划,加之小学生分辨能力较弱,所以学生阅读往往仅仅流于形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二)阅读方法单一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式阅读教学,侧重对文章词汇、语法以及段落结构的讲解,忽视学生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足,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而阅读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准确地体现学生的阅读水平与思维发展。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业能力和阅读兴趣、思维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具有同一性,缺乏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渐渐消失,而优秀学生却得不到应有发展。

三、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小学语文开放阅读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对处在前结构层次及单点结构层次上的学生,应该是先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鲜活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初步的兴趣。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将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减轻阅读时的难度。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美景的视频,学生一边观看美景,一边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开展活动化的阅读活动,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角色扮演、读书漂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例如,讲完《狐假虎威》一文,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及其他的小动物,通过语言的模仿和动作表演,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使阅读变得有情趣。阅读前教师可以以激趣、解惑为目的,通过悬念的创设或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望,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例如,在执教《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司马光又是如何做的呢?”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读得很快。

(二)拓展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师在学生阅读兴趣有所提升后,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延伸工作,提高阅读量,实现阅读由点状结构层次向面状结构层次的转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基础等进行不同类型的书籍推荐。低段学生可读读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高段学生可读读名著《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在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方面,推荐一些图书类网站、电子图书、阅读类 APP 等,以达到扩大学生阅读渠道的目的。教师推荐一些优质的阅读平台和 APP,例如“喜马拉雅儿童”“凯叔讲故事”等,在课余时间方便随时阅读、听书。鼓励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可捐献自己喜爱的书籍,达到图书共享的效果。教师定期整理并更新图书角,学生有机会借阅不同类型的书籍。同时,学生应制定图书借阅规定,培养责任感、养成阅读习惯。

(三)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由多元点状结构层次向关联结构层次的转换,教师应组织多元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整合信息建立联系,学会与知识之间的勾连。选择一组主题相关文章,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析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如,以“四季之美”为主题选取《春》《夏》《秋》《冬》等文章,学生阅读后比较每篇文本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对四季不同方法的不同描绘,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感悟,提高其思维能力。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搜集与阅读相关材料,如历史、文化、科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如,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组织学生阅读与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古诗词等相关书籍和文章后,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或手抄报的制作活动,展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与写作活动有机联结,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结合所阅文本,设计不同形式的写作活动,如仿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比如学习了《落花生》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方法以一株植物为内容,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施分层阅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分层阅读指导,根据学生的 SOLO 通过课堂提问、批改作业、阅读检测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思维层次有全面的掌握,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阅读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可判断学生的 SOLO 所处层次,为分层指导提供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前结构层次及单点结构层次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阅读技能,如认读生字、理解简短的语句的意思等;多点结构层次则要求学生信息提取、整合能力,能读懂文章的意思,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层次的学生,能透析文章的结构、主旨,能批判性思考、创造性地表达。分层指导阅读方法,不同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指读、跳读、精读等,使阅读能力逐步提升;阅读能力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采用比较阅读、批注阅读、思维导图等阅读方法,充分理解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五)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阅读评价,科学反馈学生学习成果

阅读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 SOLO 分类理论的阅读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的发展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阅读测试题中,基础知识题、信息提取题、综合分析题、拓展创新题等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可以相对应SOLO 分类理论不同层次。如基础知识题涉及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属于 SOLO 单点层次结构水平。而信息提取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从文本中查找相关的信息,属于 SOLO 多点层次结构水平。综合分析题要求学生在通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掌握作者思想、情感,或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结构,属于 SOLO 关联层次结构水平。拓展创新题需要学生综合理解文章内容后,发表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独特观点,属于 SOLO 抽象拓展层次水平。除终结性评价外,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的观察,如阅读态度、阅读兴趣、互动程度、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对学生适时地给与反馈和指导。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阅读等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收获过程,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表现给出及时的评价与鼓励。并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晰自己的阅读水平与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不足,由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或指导,给学生制定学习改进计划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案例分析

以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时运用 SOLO 分类理论开展开放阅读教学为例:

课前铺垫:教师展示一段战国时期的历史视频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前结构阶段向单点结构阶段过渡。视频结束后,教师发问:“从视频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踊跃作答,有的谈到了战国七雄纷争,有的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激活头脑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达到粗浅阶段。

默读课文:学生在自由阅读课文之后,老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啊?”“故事中主人公是谁?”这便是为了让学生提取文中一些有用的信息,处在单一的结构层级。学生们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大致明白了课文内容。

深度阅读: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分析每个小故事里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这个活动促使学生实现由多点结构层次向关联结构层次的提升。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仅找出多个表现人物性格的备点信息,还可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层面的信息点综合起来分析。比如学生们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时,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小故事中找到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人物性格特点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充分地讨论和交流。

延伸拓展:教师追问,“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解会有什么后果呢?”这是抽象扩展层次上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维批判和个性表达。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赵国可能因将相不和而被其他国家攻破,有的提出了设想的解决方案等等,学生思维在进一步拓展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阅读评估:教师在讲授内容之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除传统的知识性测试以外,从课堂讨论参与度、小组合作成果、回答发散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测评。按照 SOLO 分类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知晓自己的优势劣势,以便今后学习指明方向。

五、结论

SOLO 分类理论的运用能够为小学语文开放阅读教学改革提供新颖的方式和方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组织学生多样阅读、实施层次阅读指导与开展科学评价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助力,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成长以及不同学情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教师在具体运用中应该对 SOLO 分类理论有充分的领悟和认识,结合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生机勃勃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之中感受乐趣、获取知识、锻炼素养。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娜 . 基于 SOLO 分类评价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09):49-52.

[2] 殷晨月 .SOLO 分类理论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评价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 旬 ),2024,(07):3-5.

[3] 邵宇晨 .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 SOLO 分类理论为视角 [J]. 科教文汇 ,2023,(23):174-178.

[4] 黄安宜. 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小学高段语文习作评价研究[D]. 西南大学,2023.

[5] 曾晓兰 , 李碧慧 . 基于 SOLO 分类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研究 [J]. 语文天地 ,2025,32(05):90-93.

[6] 蔡梦荔 .SOLO 分类理论指导下小学古诗词学习评价设计与应用 [J]. 文科爱好者 ,2023,(02):130-132.

本文系:2023 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题目: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小学语文开放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B/2023/03/321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