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军航母编队防空作战研究
干雨新 崔化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南京 210023
0 引言
美海军航母打击群建立了对空多层纵深防御,即以航母为中心组成外层防御、防空导弹和近距点防御等三个防御层,同时装载了宙斯盾系统的水面舰艇具备多舰协同防空能力,能够抗击大量来袭飞机和导弹 [1-3]。强大的协同防空能力,为美航母编队在全球海域持久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5]。
1 防空作战流程
从防空作战组织方式看,需要针对面临的空中威胁,按照编队内各种兵力的特点将它们统一组织起来,构建形成远中近程衔接、高中低空覆盖的对空防御体系。编队防空作战时按照距离由远及近主要划分为远程防空区、中程防空区、近程防空区。
远层防空作战主要由作战飞机承担,在航母战斗群指挥官的组织下,预警机在威胁轴方向前出,对来袭敌机进行早期预警和跟踪识别;担任空中截击任务的舰载机可由航母甲板待战状态起飞,或由空中待战状态前出截击,甲板上待战的兵力主要作为后续兵力投入战斗。采用甲板待战出动截击时,舰载战斗机是在航母甲板上做好规定等级的战斗准备,雷达获得敌空袭情报后命令航母飞行指挥塔台下令适时起飞,在预定空域截击敌机。采用空中待战出动截击时,舰载战斗机在指定的空域内待命飞行,雷达发现空情后,迅速前出拦截敌机。空中战斗机群通常以双机为单位,分别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对分配的目标实施超视距攻击或近距格斗,此时,以空中编队长机为主实施指挥。待战飞机在防空态势信息保障下,完成对敌方飞机的拦截作战。
中程防空区主要是防空水面舰艇的远程对空导弹作战区,尽可能在最大作战范围上实现拦截。对突破远程防空责任区、进入中层区域防空作战责任区的敌方飞机,以负责防空的水面舰艇为主,可能条件下由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协同完成防空作战任务。各水面舰艇依据对空协同作战任务,进行敌情我情分析计算、协同防空作战决策,对空中威胁目标实施攻击,上报对空任务结果信息。
近程防空区又称导弹拦截区,主要由舰对空导弹实施防御。主要防御目标是敌各种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美海军近程防御系统目前已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当发现来袭目标后,能够自动进行相关防御决策,快速完成近程防御抗击。
在联合作战中,美海军的战略空中预警任务由海洋监视卫星担负,并通过通信联网,把预警侦察情报传给航母打击群。航母打击群主要依靠舰载预警机和海军战术数据系统,遂行空中预警和引导指挥等战役战术性预警任务。
2 防空系统运用
2.1 机载指挥信息系统
a)机载 AN/USG-3A 型 CEC 套件
E-2D 预警机通过机载 AN/USG-3A 型 CEC 套件,通联航母作战中心的CEC 系统,以及各巡洋舰、驱逐舰上的“宙斯盾”作战系统,能够将目标数据不断发送给航母打击群所辖各属舰及舰载机平台,经过多平台信息融合处理,形成统一态势图(SIAP),提高了整个打击群对海、空特别是濒海环境的态势感知能力。
b)机载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
E-2D 预警机的机载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能够提高信息和指令发送、接收和处理的容量,向各空中、水面防空拦截节点发送统一的态势图和目标跟踪航迹,为舰机协同防空提供信息保障,并指挥引导舰载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在武器控制方面,E-2D 可直接在导弹飞行途中发送目标信息更新,修正飞行轨迹,实现精确打击。
2.2 舰载指挥信息系统
a)舰载 CEC
航母打击群中航母、驱逐舰、巡洋舰等水面平台以及海军岸基作战单元均安装有CEC 设备。CEC 实现了编队级传感器的组网,
共享各传感的探测信息,处理形成统一防空态势。同时,CEC 在航母打击群的编队网络中传递火控精度的目标信息,使得编队平台可以在其自身传感器没有掌握目标信息的情况下对来袭的飞机和导弹进行发射拦截,即所谓的“A看B 打”,为超视距防空作战提供了基本的信息保障。
b)舰载“宙斯盾”作战系统
舰载“宙斯盾”作战系统承担对空探测跟踪、复合跟踪与识别、协同打击指挥与控制、“标准”系列导弹发射与制导等任务。
在航母打击群中,装备“宙斯盾”基线 9 作战系统的巡洋舰称为“防空巡洋舰”,而装备“宙斯盾”基线 9 作战系统的驱逐舰则是兼具 NIFC-CA 能力和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全功能一体化防空反导战舰。在航母打击群中,“宙斯盾”驱逐舰能在单一计算环境中,根据战术威胁图像,更动态灵活地分配计算机资源,从而在不降低防空作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3 结束语
对美国来说,其航母编队强大的协同防空能力为其在全球海域的持久存在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其防空作战流程和系统运用,可为我航母编队未来协同防空作战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提供有效的借鉴[6-7]。
参考文献
[1] 崔化超 , 戚志刚 , 王涛 , 宋筱轩 , 罗成洋 , 戴钰超 . 美航母编队指挥信息系统与作战指挥体制 [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2,13(4):8-13.
[2] 戚志刚 , 赵玉林 , 徐英桃 . 航母编队指挥信息系统海战场环境需求及其应用 [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1,12(2):32-37.
[3] 陈黎明 , 黄凯 . 航母编队作战指挥基本原理 [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2,13(2):1-5.
[4] 周海瑞 , 刘小毅 . 美军联合火力机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 [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0,9(1):8-17.
[5] 蔡俊伟,李冲,涂利平 . 基于多优先级任务链的舰载机编队作战资源规划 [J].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20,11(5):66-71.
[6] 孙向军 , 陆勤夫 , 孙翠娟 . 航母编队智能防空决策模型研究 [J]. 舰船科学技术 ,2010,32(2):99-102.
[7] 谢荣鸿,冷画屏,陈小银. 航母编队远海对空作战预警探测体系的构建[J].舰船电子工程 ,2011,31(11):1-3.
作者简介
干雨新,男(1988-),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总体技术。
崔化超,男(1986-), 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总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