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中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钟宜红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春晖幼儿园、239500
摘要:学前又名为幼儿教育,是指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其主要的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更加协调的发展和成长,为入小学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家园共育更是学前教育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园共育顾名思义是指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完成对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园共育可以增加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协同性,使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庭的协同性、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家长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教育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不断的升高。家园共育作为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形成合力,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对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行之有效的作用。本文旨在讨论在学前教育中如何真正的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即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的教育中有效的实施途径。
一、关注孩子们的活动表现,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要保持联系,家长应通过电话、聊天等方式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关注等。对孩子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积极出色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或者奖励。当然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也应该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嘉奖。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拥有良好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更加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在集体活动或者是在各种其它户外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中出现的问题等。针对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家长与学校共同进行教育,共同培育幼儿健康成长。
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进行家访、定期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会等各种活动,邀请各位家长参与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和充分认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园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商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方案,增加家长和幼儿园及其它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之间的协同性和一致性。
二、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培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拥有专业的教育团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幼儿园还需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园内的表现,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幼儿园及其它学前教育机构在进行活动游戏的时候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起了摩擦,应该及时主动了解问题,对孩子进行调解教育,确保公平公正对待孩子的对错,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并让孩子们知道遇到此类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对孩子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园所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回到家中能够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培养。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商讨教育方案,共同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获得更多的解决事情的能力。
三、建立家园共育体系,对家长和幼儿园进行评估
家园共育在孩子们的成长教育和发展中至关重要。在对孩子们的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可能会产生困惑和焦虑等各种问题,这样也会对孩子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或讲座以及心理支持,帮助家长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压力和困惑。同时对家园共育的效果由家长和幼儿园等相关学前教育机构双方共同进行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等等。幼儿园及其它学前教育机构和家长双方可以定期填制表格并共同收集、分析家长和孩子们和幼儿园教师的各种反馈和意见,对家园共育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不断地会家园共育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四、提升幼师专业能力,发挥教师最大效能
幼师在家校共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称得上是家长和幼儿园及其它学前教育机构的枢纽。幼师直接接触着幼儿园的孩子们,为孩子们教授知识。所以在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绝对的不可忽视,幼儿园可以采取各种具体的措施,以确保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例如,有些地区的幼儿园正在实施一项计划,其名为“教师成长伙伴计划”该计划的实施中,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与资深的教育专家进行深入合作,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系列的专业发展课程,以供幼儿园教师进行学习参考。园所可以参考类似合作案例,与其他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参与各种家园共育活动,比如进行家访活动、参加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会等主持策划各种活动,在活动之中进行组织和协调。保证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好的参与,使家长和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更好的拉进家长和孩子、幼儿园教师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得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活动策划和执行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幼儿园还定期举办家园共育研讨会,邀请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同时学习其他教师的成功案例。这种开放的分享文化不仅加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结束语:综上所述,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幼儿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建立家长和幼儿园及其它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关注幼儿园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共同建立评估体系以及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作为学前教育之中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的参考。家长应该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孩子,让孩子们有更加舒适的发展环境,共同培养孩子成长,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罗鹃.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探究[J].智力,2023,(14):179-182.
[2]于洁,孙百才.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特征与策略研究——日本“家园共育”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22,(12):48-56.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22.12.007.
[3]刘国艳,陈旭,詹雯琪.学前教育家园共育的困境与完善路径——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视角[J].基础教育参考,2022,(12):39-42.
[4]王有华.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1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