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教学探索
徐换
第九师龙珍高级中学 新疆 塔城 834601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高中音乐课堂中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意义、具体实践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际经验分享,阐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旨在为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高中教育阶段,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音乐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审美感知即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涵盖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的感受与理解,可通过音乐欣赏、歌唱、演奏等活动培养,如在欣赏古典音乐作品时,学生能感受旋律优美、节奏变化和和声丰富,进而提升审美水平。艺术表现是学生借助歌唱、演奏、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以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及培养创造力和表现力,例如歌唱教学中,学生通过演唱不同风格歌曲展示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乐器演奏时则通过演奏喜爱的乐曲展现演奏水平和艺术表现力。文化理解指学生对音乐蕴含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音乐作为文化现象,不同作品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学习音乐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如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西方古典音乐能知晓西方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三、教学实践案例
(一)音乐欣赏课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莫扎特的《小夜曲》、中国民族音乐《二泉映月》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烈情感冲击。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让学生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这些要素来表达情感的。接着,教师可以介绍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创作这首音乐作品时的心境和情感。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歌唱教学课
在歌唱教学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如校园歌曲、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美。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如呼吸方法、发声方法、共鸣方法等,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重唱等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歌唱作品,让学生感受歌唱的魅力。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歌唱方法,让学生模仿学习。接着,教师可以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重唱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创作课
在音乐创作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音乐创作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如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和节奏的创作等。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挑战与应对
(一)学生兴趣不足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部分学生因觉得音乐非高考科目而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时代特色且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如流行、电影、动漫音乐等,同时融入音乐文化知识和故事,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并提高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歌唱、演奏、舞蹈亲身体验音乐要素以提高感知和表现能力,合作式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心尊重学生,了解其兴趣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资源不足
高中音乐教学中部分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像音乐教材、乐器、多媒体设备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编写音乐教材、制作课件、录制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音乐厅、艺术团体等,组织学生参观、观看音乐会、参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自制教学工具,用废旧物品制作简单乐器,如塑料瓶做沙锤、易拉罐做响板等,还用卡纸、彩笔制作音符卡片、音乐图谱等教学道具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部分学校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发展。对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和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多样化,如形成性、终结性、自我、他人评价等,评价内容全面涵盖音乐知识技能、感知、表现、理解能力等方面;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了解优缺点,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信,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指出问题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总结,提高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评价要反思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找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他人评价要学会欣赏尊重他人作品表现并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他人提高。
五、结论
高中音乐课堂的核心素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茗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探索[J].琴童, 2023(22).
[2]高婧怡.新课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