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辽宁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

张国强

法制日报社驻辽宁记者站 辽宁沈阳 110032

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基层治理面临矛盾纠纷复杂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等挑战。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的核心区域,老旧社区改造、城乡矛盾化解等问题尤为突出。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其源头预防、多元共治的理念,为辽宁基层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辽宁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推动“枫桥经验”本土化发展,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内涵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模式,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社会治理实践,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为核心原则[1]。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源头治理、科技支撑为支柱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并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格局。

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四大核心要素,一是党建引领,凝聚治理核心力量。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障,发挥着“主心骨”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是群众参与,激活基层自治活力。群众参与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命力所在。基层治理的根基在群众,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治理充满活力。三是源头治理,矛盾预防重于化解。源头治理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智慧。相较于事后化解矛盾,更注重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四是科技支撑,智慧治理提质增效。科技支撑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新动能。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治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处理。

二、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辽宁基层治理中应用的意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理念与实践模式深度融入辽宁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辽宁在新时代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1、推动东北振兴,化解矛盾优化营商环境

辽宁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阵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基层治理,通过搭建多元矛盾调解平台,快速化解企业与群众、企业与企业间的纠纷,减少内耗。针对涉企矛盾,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扎根辽宁发展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助力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提升治理效能,低成本实现高效益

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共建共治共享,可借助这一理念,整合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协同治理网络。通过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村规民约等自治方式,减少行政成本投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效调配,让有限的治理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治理模式,既能缓解基层治理资源紧张的难题,又能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2]。

3、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群众获得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建立“居民议事厅”“村民说事会”等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同时,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开展专项治理,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4、探索数字化转型,治理精细化破题

将科技支撑的理念贯穿于基层治理,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治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矛盾纠纷热点区域和潜在风险,实现精准预警;借助“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实现对基层治理动态的实时监控。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基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破解传统治理中信息不畅、响应滞后等难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

三、辽宁基层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基层治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刻交织于时代发展浪潮与区域转型需求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在国家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的标杆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与理论赋能,辽宁可借此东风,将党建引领、群众路线等核心理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架构,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筑牢稳定根基;其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矛盾预防化解提供了新路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社会矛盾的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助力辽宁突破传统治理的时空局限,推动“枫桥经验”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性与时效性;其三,辽宁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与群众基础,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独特发展动能。老工业基地长期形成的集体主义精神、工人阶级凝聚力,与“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能够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生态,为“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提供鲜活实践土壤[3]。

然而,辽宁在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人口流动加剧,致使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劳资纠纷、社区治理等矛盾更趋复杂多元,传统的矛盾化解机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治理需求;加之基层治理资源相对有限,不同部门间协同联动存在壁垒,制约了“枫桥经验”多元共治优势的充分发挥,亟待探索出契合辽宁实际的创新实践路径。

四、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辽宁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地不断创新发展,辽宁立足老工业基地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让“枫桥经验”在辽沈大地焕发新活力。

在大连,“五个融合”调解体系通过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和社会力量调解深度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党建引领贯穿其中,基层党组织牵头整合司法、信访、街道等部门资源,成立联合调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例如,针对大连港口贸易纠纷频发的特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引入海事、贸易领域专家,为企业提供精准调解服务,有效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维护港口贸易秩序。这种多元融合的调解模式,既发挥了不同调解方式的优势,又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盘锦市创新推行“红色网格”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划分多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队伍,实现基层治理责任到人。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同时,“红色网格”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红色网格”队伍深入群众,倾听居民诉求,协调解决施工矛盾,保障改造工程顺利推进,让“枫桥经验”中群众参与的理念得到充分践行,激活了基层自治活力。

阜新市打造的“阜政通”敏捷治理平台,则是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典型代表。该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了政务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应急管理等多个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4]。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判,平台能够精准识别矛盾纠纷热点区域和潜在风险,提前发出预警,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例如,当系统监测到某社区因物业管理问题引发居民多次投诉时,会立即将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介入调解。此外,“阜政通”还为群众提供线上办事、意见反馈等服务,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提升了治理的便捷性和效率,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体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

辽宁省在基层治理中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应用,是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未来,辽宁应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破除资源整合壁垒;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化治理平台迭代升级,提升风险研判的前瞻性;同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基层治理中持续焕发生机,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辽宁智慧与辽宁方案。

参考文献:

[1] 金太军,赵军锋 :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J].求是网,2023-11-29.

[2] 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 强基善治续写新时代“枫桥”辽宁篇章——全省政法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J]. 辽宁长安网,2023-12-19.

[3] 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 辽宁做实基层“微治理”构筑社会“大平安”[J]. 荆楚网,2024-06-13.

[4] 辽宁省司法厅 : 我省着力完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J]. 阜新市人民政府,2024.

作者简介:张国强,男,汉族,辽阳朝阳人,站长,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法治新闻传。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度“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研究”课题《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辽宁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研究》研究成果(LNSFT2025-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