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板书设计的审美性与实用性平衡
刘丽爱 李瑛 吴谍 谭里妮 刘富德
邵阳县郦家坪镇杉木桥初级中学 湖南省邵阳市 422100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辅助性工具,其设计情况会直接对教学成效产生作用。传统的板书大多着重于知识的展示,虽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方面却存在欠缺,很难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使板书设计的审美特点与实用特点实现平衡,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向,这一做法不但有利于营造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展开思考,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以及深入内化。
一、构建视觉美学框架,夯实教学信息载体
视觉美学框架是板书吸引学生的关键。在色彩搭配中应当遵循和谐统一原则,依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挑选主色调,如抒情散文用柔和暖色调,议论文用冷色调凸显理性。线条的运用需要做到简洁且流畅,直线能够展现出坚定的感觉,曲线则可以凸显灵动之美,不同线条互相组合能够提升板书的层次感。文字排版要着重关注疏密的合理性,重点内容需要以突出的方式呈现,借助字体大小的调整、颜色的改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整体的布局应当做到合理恰当,遵循自左至右、由上往下的顺序,以契合学生的阅读习惯。搭建视觉美学的框架结构,促使板书转变为一件艺术佳作,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精准无误地承载教学相关信息内容,实现审美方面与实用价值的初步融合[1]
数据显示,实验班采用“精简性 + 结构化 + 互动性”的板书设计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显著提升,尤其在核心知识点复现能力上表现突出。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山地回忆》时,教师可以先把主色调设定为暖黄色,以此与文中所蕴含的温暖且朴实的情感氛围相契合,运用流畅自然的曲线描绘文中妞儿和“我”交流场景的大致轮廓,从而展现出人物关系之间灵动活泼的状态。在文字的排版方面,把妞儿、“我”的经典对话以较大的字体、鲜艳的红色进行呈现,进而凸显出重点内容,将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直线把关键的情节串联起来,从二者相遇、彼此相处直至最终分别,层次清晰。在整体的布局方面,右侧展示情节的发展情况,左侧书写人物形象的特征,中间借助彩色的箭头来进行连接,这样的布局不但契合了阅读的习惯,还使得板书宛如一幅色彩鲜艳、结构明晰的画卷一般能够吸引学生积极探索课文当中的内容。
二、融合动态交互设计,激活课堂思维流动
动态交互设计突破了传统板书静止的模式,在进行设计时,预先留出空白的区域,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补充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如对课文的主题加以总结、填写关键性的词语等,从而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受,借助箭头、线条之类的元素展现知识彼此间的逻辑关联,如情节的发展线索、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进而助力学生领会课文的结构[2]。数据指出,实验班引入“学生主导板书补充”环节后,当周互动频次提升 50% ,注意力时长环比增长 12.5% ,表明互动设计对维持注意力有长效作用。设立问题板块,伴随教学的推进逐个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把板书转变成思维交流的平台。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在第一时间对板书的内容加以调整,实现动态生成的效果。将动态交互设计融入其中进而推动知识的理解以及吸收。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 / 竺可桢》时,教师可以先在板书的左方预留出一片空白的区域,待讲解至物候现象的影响要素时,可引领学生开展思索活动,随后把“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等关键的词汇填写出来。接着,运用彩色的箭头,从这些关键词处指向位于右侧的“物候现象”,从而清晰地展现出其间的逻辑关联。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板块,首先写下“为何研究物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问题,在让学生进行一番讨论之后,引导他们将总结得出的答案书写在问题的旁边。伴随交流逐步深入,进而提出新颖的问题,依照学生的回应迅速对板书加以补充。如此一来,板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持续得以丰富,演变成思维激烈碰撞的重要舞台,有力地激发众人对课文展开深入的探究,从而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
三、聚焦核心素养落地,优化教学时空延伸
板书的设计应当紧密围绕着语文的核心素养开展,在语言构建以及运用层面借助板书的形式对字词、语法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以此助力学生积累语言相关的材料,进而掌握语言表达所遵循的规律[3]。在思维拓展与提升领域,利用板书把思维的过程呈现出来,如对文章的写作思路加以分析、对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予以探究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审美鉴赏与创作方面,依靠板书把课文中的美学元素展示出来,如优美动人的语句、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等,以此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在文化传承与领悟层面,借助板书讲解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提升学生对自己文化的坚定信心。对板书的设计加以优化完善,让它不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助力,还能够在课后学习中发挥作用,引领学生自主展开探索研究,实现核心素养切实落地的目标。
典型案例显示,实验班在议论文写作课中采用“论点树状图 + 交互白板”,学生实时修改框架,写作提纲逻辑完整度评分达 4.5 分,远高于对照班的 3.2 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 契诃夫》时,教师可以在语言建构与运用领域,教师可以把“伶俐”“恐吓”等容易出现书写或认读错误的字词,写在黑板板书的一侧位置,同时仔细标注出这些字词的拼音以及详细释义;对与“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相关的语句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全面总结其语言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在思维发展层面,教师借助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展现奥楚蔑洛夫的五次态度转变情况,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审美鉴赏环节,从文中挑选描绘人物神态的语句并在板书之上进行记录,深入品味这些语句的精妙所在。就文化传承方面而言,对沙皇俄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以介绍,在课后,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内容,自主探索其他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实现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的板书设计中,使审美性与实用性实现平衡,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关键策略。数据表明,创新板书设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课堂参与度及注意力集中时长,同时减轻了其学习负担。教师理应深入地认识到让这两者实现平衡的重要意义,持续地探索并创新板书设计的方式,依照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策略,使板书转变为语文课堂里的显著闪光点,进而吸引学生带着主动性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实现语文素养全方位的增进提升,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稳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权海平 . 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J]. 新课程 ,2021,(21):144.
[2] 宗得彦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板书设计艺术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1):111-112.
[3] 曹冬梅 . 多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板书设计方法浅探 [J]. 新校园 ,2020,(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