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四维聚力 筑牢防线—构建职工违章违纪防控体系

作者

李鹏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介休车务段 032000

一、违章违纪防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车务站段作为行车组织的关键节点,职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违章违纪(简称“两违”)问题一直是困扰安全管理的一大顽症。在长期管理实践中虽为消除两违做了大量工作,但两违问题仍屡禁不止。单一的两违问题不一定造成必然后果,但长期的、习惯性、多岗位、群体性两违行为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发生严重影响安全的问题,甚至引发事故。违章不一定造成事故,但事故必然出自违章。如:错办列车进路轻则耽误列车,重则引发列车脱轨、冲突;调车作业错误准备进路或错误显示信号,轻则调车列错误进入异线或造成重钩连挂车辆,重则引发调车冲突、脱轨、挤道岔;停留车辆不按规定采取和检查防溜,轻则防溜失效、车辆本线内发生溜逸,重则冲出股道溜入区间造成挤道岔、列车冲突、脱轨、车辆颠覆;线间作业人员违反人身安全规定侵入邻线机车车辆限界,轻则造成邻线列车防撞停车耽误列车,重则造成人身伤亡等。结合近年来诸多事故的调查分析结论,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引发的事故外,几乎 90% 以上责任行车事故的成因都与作业过程中的两违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而职工习惯性、重复发生的违章违纪更易导致“破窗效应”,严重威胁和侵蚀着整体安全管理环境。因此,探索如何有效降低和遏制职工两违问题发生率,对提升站段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有着十分必要的实践意义。

二、违章违纪成因分析

分析探究两违问题成因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况,是构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调查真实客观,以某车务段 2025 年 1 季度产生的两违案例作为调查样本,对成因进行分析。

(一)表层原因

多数的两违问题表层成因均较为集中,一般表现在:作业前的准备不充分、计划不明确,作业中的检查、核对流于形式,标准作业程序和用语简化或漏项,岗位间互控或结合部协调不到位,现场组织、协调、卡控不到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当,作业习惯不良,劳动纪律松散等。

(二)深层诱因

1.「主观层面」——人为内在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由人的主观思想决定的,是发生违章违纪的内在因素,其中习惯性两违和群体性两违危害最大。

▲习惯性违章违纪,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习惯违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或没有认识到,或随心所欲,但都习惯成自然,危害性极大。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一时不容易改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①侥幸心理。两违问题发生的最大诱因,超 60% 两违问题均存在此心理。工作中安全责任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作业偷懒耍滑,执行安全措施和作业规范能简化则简化,几次的投机取巧没被发现和制止,也没发生不良后果就心存侥幸、蒙混过关。

②逞强心理。常发生在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人员身上,自持经验丰富,技术高人一等,作业中满不在乎、逞能蛮干,不受规章约束、不听人劝阻,自觉“艺高人胆大”,全凭经验行事,甚至个别班组长带头违章,心存在人前“表演和显摆”的心态,表面上看省时、省事、省力,但作业方法简单粗暴,极易产生不良后果。

③ 盲从心理。常发生在任职时间不长的“准新职”人员身上,本身对规章、标准、制度和措施一知半解,学习掌握不深、不透,一些现场作业习惯是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盲从学来的,无法区分对错,师傅的不良“经验窍门”自然“传染”到徒弟身上,这种“传染性”还发生作业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所谓省劲便捷的“经验技术”,致使不良习惯蔓延。

④逆反心理。长期单一重复的作业方式促使人思想产生麻痹和逆反情绪,作业中神情恍惚、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机械式的操纵设备,对作业设备、器具的检查流于形式,干活得过且过,作业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丢三落四,作业各程序细节的执行均需要别人督促,疏漏总需别人提醒,稍不注意就出问题。

▲群体性违章违纪,是指在日常运输生产组织,多岗位协作配合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多重作业环节发生疏漏,违章违纪臆测作业,违规盲目指挥、肆意蛮干,现场盯而不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层层失控,发生严重隐患问题。

上述违章违纪行为心理,只是衍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冰山一角,不同触发条件下,多次无后果的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会逐渐形成思想上的麻痹和惰性,行为上的不良陋习。因此,人为主观因素,是违章违纪的主因,也是降低两违发生率的关键环节。

2.「客观层面」——设备、技术、环境、管理等外部因素

违章违纪行为不是以单独一个人、单一因素存在的,除人为内在因素外,还包含设备、技术、环境、制度等多个息息相关的外部因素。

▲设备和技术因素:随着铁路智能化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TDCS 防错办3.0 系统、调度命令管理系统、智能防溜器具及作业记录仪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逐步实现“科技和设备保安全”,虽防止了一部分人为失误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但新设备、新技术起到的“防护、安全、高效、便捷”等作用,都是以人为主导去执行和使用的,人的不规范执行和使用诱发了新的违章违纪现象。

▲环境因素: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环境影响。比如夏季高温炎热天气、冬季低温严寒天气,室外作业人员畏热避暑或畏寒取暖想尽快返回室内,干活就会图块图省事,就会简化作业程序或违反劳动纪律偷懒耍滑;夜间或节假日期间,因班前没有休息好等原因,心理和生理作用下,作业中思想麻痹、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作业程序简化、漏项、出错等发生安全隐患问题。

▲管理因素:从管理层面,两违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有漏洞不完善,缺乏明确、具体的规程、流程或安全标准,作业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又或是制度与现场实际不匹配,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管理制度未及时更新,导致现场问题发生。二是安全风险研判不细、管控不严,没有结合天气、季节环境、节假日、设备变化等现场实际进行研判,班前、作业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警示提醒,作业中关键环节失查失管,导致问题发生。三是安全培训教育不足,日常培训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且培训手段单一,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导致职工不掌握规范和标准;定期事故警示教育不到位,职工对违规行为产生的危害、导致的违章违纪以及事故缺乏有效敬畏。四是监督检查奖惩考核机制不严不实,现场检查存在好人主义,对发现问题以批评教育为主,缺乏严肃惩罚考核态势;对发现的“保安全”典型事例只口头表扬,未兑现该有的奖励,缺乏正向激励,无法调动起职工主动保安全的积极性。

三、以“ 严、实、细、早” 四维路径,构建违章违纪防控体系

(一)“严”字当头:牢固树立“严管才是厚爱”的安全管理理念。严是爱,松是害。必须“严”字当头,坚持铁的纪律。刚性约束与动态监督检查相结合,严肃两违问题分析整改,严格奖惩考核形成闭环。

1. 制度“严”执行。严在标准和规范执行上,狠抓车站、班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一次作业达标”,针对两违问题发生率高的接发车、调车、防溜、人身安全、客运等关键环节,结合现行的作业标准、作业和管理办法以及《站细》等规定,制定符合车站现场作业实际的《接发车一次作业标准》《调车一次作业标准》《防溜一次作业标准》《客运趟车一车一方案》,通过紧盯“一次作业达标”,逐步摒除作业人员违章违纪陋习,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以点带面建设形成标准化班组、车站良性循环体系。

2. 监督“严”覆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监督是一种保护机制。如何能将“一次作业达标”落到实处,重点看日常现场盯控检查的覆盖程度。我们需合理分配管理资源,做好现场和远程管理人员值班和盯控安排基础上,充分利用岗位高清监控录像、外勤人员作业记录仪等监控设备,采用“现场关键盯控 + 远程实时监控”相结合,“实时检查 + 视频回放检查”相辅相承的双轨检查模式,重点对接发车、调车、防溜、人身安全等高风险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严管控。

3. 奖惩分明“严”考核。细化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奖惩制度,营造奖惩分明的安全管理氛围,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对干错差别大。管理上坚决摈弃“好人主义”。对待两违问题,严格考核标准落实,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等关键,更要做到“宁听骂声、不停哭声”,坚决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不当职工眼中的“老好人”;对主动提醒、制止违章,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等主动保安全的典型事例,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公示兑现相应奖励,正向激励职工主动按标作业、保安全的积极性。

(二)“实”字筑基:业务培训教育与技能提素双轮驱动

1. 业务培训教育重在日常积累、靶向施策。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班组的基础是提升班组人员整体基础业务素质水平。如何有效提升,“怎么学”“学什么”是关键,主要从日常学规入手,以班组为单位展开“一日一规”学规章,阶段性对班组人员素质技能摸底评估,定期确立素质薄弱的“关键人”,动态结合典型安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靶向业务培训。发挥班组长作用,对班组“关键人”进行责任包保,建立“错题本”机制,将违章违纪案例转化为培训题库,实施“一对一”补强教学,逐步实现班组人员整体基础业务素质和技能稳步提升。

2. 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重在“传帮带”和月度实训。一是优化班组结构和人员配置,结合人员年龄结构、任职年限、从业经验等实际进行调整,建立“老带新”传帮带联动机制,促进新职人员丰富处置经验,带动班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二是扎实开展月度技能练功和非正常应急实训演练。针对近期发生的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结合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月度演练题目和应急处置脚本。行车(客运)人员分班组全员参加,通过演练机模拟实操,精细组织非正常接发车演练及客运突发事件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场点评指导,有效提升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细”字着力:安全风险防控与问题整治相辅相承

1. 安全风险防控精细化。安全风险管控重在“细”,一是安全风险研判要“细”,对照上级公布的年度《安全风险库》,结合车站设备特点、作业方式和环境、人员结构等实际,逐项细致研判,分级确定车站安全风险项点,逐项细化制定车站和班组两个层面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完善车站《安全风险库》;二是安全风险管控要“准”,针对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调车人员等关键岗位,精准研判关键作业环节中破坏客车进路、调度命令错漏交、电力机车带电进入无电区、非正常处置不当,调车作业漏撤防溜、机车车辆撞扎人身伤亡、列车漏检漏查、原进路返回挤道岔、尽头线超速撞土挡、非集中区作业挤道岔等高危风险,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形成《岗位风险揭示卡》,时刻提醒作业人员防控风险。

2. 两违问题分析整改精细化。一是违章违纪问题分析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做到严肃对待、件件分析,结合问题表层原因,重点分析人为主观存在的深层原因,通过深挖惯性、群体性违章违纪的根源问题,主动查找作业、管理等层面的深层次原因。整改过程中,作业层面区分清楚责任人主观故意或盲从等原因,做好规章制度补强教育;管理层面区分清楚管控盲区或盯控作用发挥不到位等原因,针对性强化或弥补管控死角。二是定期分析掌握安全趋势,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对全月行车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情况、车站安全生产情况、违章违纪涉及的关键岗位、关键时间段、关键人员和作业环节及发生量进行详实分析,找准问题倾向趋势和症结,总结当月现场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作业安全管控上的“关键薄弱人员”,次月针对性进行精准管控,以降低两违发生率。

(四)“早”字预防:预警介入与隐患干预同步实施

1. 预警“早”介入。一是做好班前警示教育。每日接班前,组织接班人员学习上级公布的全路事故通报,学习每日典型安全问题通报,结合实际和自身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吸取教训,让职工学懂弄通,确保不发生同类问题;二是做好班前动态预警提醒。针对天气变化、作业环境等实际,结合上级公布的每日安全风险提示,做好班前预警提醒,让当班人员提高警惕,使安全警示入脑入心。三是做好定期警示教育。按照上级发布的阶段预警,利用适时开展专项活动、专题会、集中研讨反思会等多样化形式,组织作业人员观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纪录片、动漫PPT 等,分工种学习事故案例,重温历年历月典型事故教训,对照案例向职工讲清危害和后果,讲明违反的条款,让职工敬畏事故按标作业,切实起到警示效果。

2. 隐患“早”干预。 一是建立《车站班组职工违章违纪安全预警平台》,在扎实推进车站班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安全评估体系,以班组为单位对职工发生违章违纪问题频次、所涉及的作业环节、时间段、主观原因、是否惯性、是否群体性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划分不同的违章违纪预警阈值,以不同条件触发对班组(个人)发生惯性(群体)违章的不同等级预警,分层级由管理人员介入对高风险班组人员进行提醒、帮教,有效规避安全隐患问题升级。二是推行“家属联保”机制,定期邀请发生违章违纪问题的责任人家属参与车站安全座谈会,构建家庭单位共管安全模式。三是营造车站安全文化氛围,以车站传统及历史底蕴和“一万天”安全天数成绩,深植安全文化理念,引导全站干部职工树立“安全是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车站是我家,车站安全靠大家”等主动保安全的观念和意识。

结语

构建违章违纪防控体系需车站团队整体协作、长期实践和坚持,不断优化改进防控体系和办法,降低违章违纪发生率需系统思维与精准施策相结合。通过“严管厚爱结合、奖惩教育并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