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春艳

公主岭市大榆树镇中心小学校

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对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人文情怀与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古诗词教学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探究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剖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问题,提出优化教学策略与创新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及文化传承意识全面提升,实现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最大化,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问题审视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审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背诵记忆,教师习惯将教学重点放在字词解释、翻译赏析等知识层面,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思维拓展,致使学生理解浅层、感受不深。课堂教学内容常局限于教材文本表层意义,缺乏对古诗词蕴含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记忆背诵为主要考核标准,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况,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普遍缺乏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设计能力,往往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未能将文化理解、审美体验、思想情感等要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古诗词深刻内涵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采取适宜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引导。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古诗词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未能内化为文化素养与精神财富。跨学科融合不够,古诗词教学往往被视为独立板块,与其他学科知识缺乏有机联系,限制了学生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资源选择单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充分,教学形式相对枯燥未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直观感性认识。这些问题综合表现为古诗词教学难以满足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审美情趣、思维品质现实需求,亟需探索更为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优化:核心素养导向下能力培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策略应聚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形成情境 - 体验 - 拓展三维教学路径。情境创设上突破传统讲解模式,采用声画结合方式引入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体验过程中注重朗读引领、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词音韵美、意境美;拓展环节中,通过跨文本阅读、主题探究、创造性转化,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文化理解力与审美鉴赏力。整体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 12 课陆游《示儿》教学为例,具体实施可设计情境导入 -诵读感悟 - 意境再现 - 价值思考四步教学流程。教学伊始,播放南宋历史背景视频,配以悠扬琴声,引入陆游生平,激发学生共情心理;随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原诗,感受“死去原知万事空”悲凉感,并通过比较阅读陆游其他爱国诗作,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接着组织微情境剧活动,让学生分组表演诗中场景,如老人教导孙儿情形,体会先贤家国情怀;最后设计“假如我是陆游孙儿”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家国责任与人生价值关系。教学过程中穿插名家朗诵音频,引导学生探究“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哪种复杂情感,促进学生思考生命意义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核心素养融合中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视域下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必须打破传统单一讲授模式,构建多元感知—深度体验—创造表达—价值内化四维教学体系。多元感知阶段可通过融媒体技术构建虚实结合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诗词意境;深度体验环节强调通过情境剧表演、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诗人情感,激发情感共鸣。创造表达阶段鼓励学生以诗配乐、诗歌改编、微电影创作等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价值内化过程则通过诗词主题与现实生活联结,举行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诗词蕴含价值观念转化为个人精神财富。此教学方法体系突破学科壁垒,融合语文、历史、艺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让古诗词教学跳脱文本解读层面,上升至文化理解与人文精神培育高度,实现跨学科整合学习目标。

以六年级下册第10 课《石灰吟》教学为例,可设计情境体验—解读探究—价值反思—创新表达四阶段教学流程。先运用情境体验法,课前安排学生观看石灰烧制视频,了解石灰从石头变为粉末全过程,课堂引入时展示烧制石灰高温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千锤万击与粉身碎骨含义。采用合作探究法分组研读诗文,探讨“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表达何种品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石灰吟》与于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作品,挖掘作者精神追求。接着应用价值反思法,组织烈火真金主题班会,学生分享历史上哪些人物面对磨难表现出坚韧品格,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少年如何培养坚忍不拔精神;最后采用创新表达法,举办诗词精神今传承微视频创作活动,学生以《石灰吟》为蓝本寻找身边坚强奋斗人物故事,制作短视频提炼现代石灰精神。此案例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品格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中领悟诗词蕴含精神品质,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结论: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表明,教学改革需从现状问题分析出发,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与创新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语感培养等策略,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跨学科整合学习等创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未来古诗词教学应继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融合,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促进知识、能力及情感全面提升,使古诗词成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清菊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新人教版教材为例 [J]. 教师 , 2024(6):36-38.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06.014.

[2] 黄建荣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J].2024(6):233-235.

[3] 何圆梦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D]. 安庆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