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三会”的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实施

作者

刘翠

重庆市奉节县甲高初级中学 404600

摘要:本研究以立足三会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初中数学的数据分析教学案例为核心,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三会”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真实的数学课堂中来.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与”三会”核心素养密不可分,互相渗透,能够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增加学生自学能力.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基本原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会、中位数与众数、数据分析.

引言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还要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目标,以达到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1】

三会核心素总目标的提出更清晰地指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而数学课堂的教学应该立足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中位数与众数是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板块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课,但是这节课的概念又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现实意义.虽然知识点非常简单,但是能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核心素养总目标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学习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正文

一、内容分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现实的实际情境中去感悟中位数和众数的需求,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释相关的实际意义.本节课是一节基础的概念课,但是也是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决策的一节实用性课程.既有对之前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也有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感悟“三会”核心素养对数学学习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的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过平均数以及加权平均数,本节课立足于现有“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知识的基础上,延伸数学知识教学,针对新的概念:中位数以及众数的概念学习.在基本概念教学的前提下,本节课还将着力于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进行比较与应用,因而,中位数与众数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就成为了本节课教学需要攻破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周围的实际情境,体会概念产生的必要,认识、理解中位数、众数这两个并能够在现实情景中解释其实际意义.

基本技能:能够结合对比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着三类数据的差别和优点,对现实数据做出初步分析.

基本思想:增强统计分析意识,发展统计分析数据观念,感受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自主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中位数、众数所具有的意义,在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分析数据.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找现实情境中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相关的实际意义.

难点:对比归纳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优缺点以及作用,能够在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时选择合适统计量.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扣“三会”数学核心素养,力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实际可操作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性。让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的“路标”.在具有矛盾的问题情境中去冲击学生现有的认知,体会新概念中位数和众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现实情境中的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在现实情境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切实感受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还要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2】K-W-L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以“圆的切线探究与拓展”为例,王绍锋 -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 2021

【3】巧用符号标记,提高思维能力,韦丽云 - 《中学数学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