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精装修工程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研究
胡志军
南京久泰建设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10000
引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校园空间格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注重对空间格局综合素质的影响。精装修是学校建筑营造的重要手段,校园精装修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小学精装修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略学生的特点;空间功能定位不明确;空间可变性不足;空间安全性、舒适性及教育氛围不足等。本文研究对小学精装修工程合理空间格局的探讨,提出适应小学生的合理布局方法和布局策略,完善教育空间。
一、小学精装修工程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
(一)理论基础
小学精装修工程的空间设计应该以儿童心理学、兴趣爱好、教育学和环境行为学作为设计原理。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耐性比较差,比较容易对环境感兴趣,所以,应该通过空间吸引小学生,通过色彩吸引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认为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精装修工程中的空间应该有利于各种教学活动的展开,如科学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劳动教室等功能性教室,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展开及兴趣爱好的交流。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活动有影响。精装修工程的空间设计应该对学生的习惯性行为有利,为学生的活动营造舒适和方便的空间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
(二)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空间布局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各个功能的空间顺利运作,例如,教室与办公室相邻,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图书馆、实验室分布适当,丰富学习场所等。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空间布局的光线、通风、尺度等合理化,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场所,减轻学生身心压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的空间布局对学校发展也是必要的,灵活的空间布局能够应对教育模式的变化,避免浪费。美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校增色,更能吸引学生与教师。
二、小学精装修工程空间布局的现状
(一)功能分区不合理,空间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小学在精细化建筑装修过程中空间功能分布不够合理,将空间多用于普通教室,而没有为图书馆、功能性教室、实验区、活动区等留出空间,学生没有动手动脑、实践参与活动的空间。空间功能区域规划不合理,如卫生间设计在教学楼一侧,教室在另一侧,学生在如厕时需绕很远的路,不便于使用;还有部分学校布局无法弹性调整,难以满足不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固定化的隔架、单一化的空间无法适应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无法适应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对于空间的需求。空间利用率低,造成空间浪费。
(二)设计缺乏对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考虑
在小学的精装修工程中,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例如,教室内的桌椅尺寸与小学生体型不匹配,导致坐姿不当,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的窗扇没有设计开启限位控制、楼梯扶手未加装防溜滑装置,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探索,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装修色彩选择不当,可能引起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使用的材料若不环保,会释放有害气体,危害学生健康。空间布局缺少激发学习兴趣的互动元素,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三)安全与舒适性考虑不足
安全是小学场所以及布置首先要考虑的,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装修施工中,一些学校的工程缺乏对安全问题的注重,比如楼梯扶手的高度、间距不符合安全标准,容易造成学生受伤;走廊空间过窄,在上学和放学期间人流量多,容易出现拥挤现象。
舒适性上,多数学校采光及通风不良,教室常年处于阴暗潮湿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隔音效果差,临近的教室上课活动都会受到互相影响,教学效果差。校园内没有为学生休息提供绿地空间,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充分地放松、休息。
(四)缺乏对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的体现
小学精装修空间布局要体现学校文化风格与办学理念,但目前许多学校空间布局雷同,缺少布局特色与风格。小学精装修空间布局中没有融合学校历史文化和办学理念等,不能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风格,不利于学生形成学校归属感。
同时,有些学校布局忽视了教育的渗透,对学生价值观、审美观等引领不够。例如,缺乏专门文化展示区域,不能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学校教育成果,弱化校园场域的教育功能。
三、小学精装修工程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精装修小学要合理功能区分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后勤区,功能独立但紧密联系。以教学区为核心,教学区应考虑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图书馆等,考虑班额人数以及教学模式,功能教室考虑特定功能特殊要求。办公区临近教学区,考虑舒适独立;活动区如操场、体育馆等临近学校边界,不扰民;后勤区分开教学区与活动区,考虑校园安静。室内空间机动灵活,考虑可移动隔断、可移动多用家具,空间随教学活动灵活变化,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等。
(二)基于小学生身心特点进行人性化设计
在进行小学内部装修的细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来打造空间。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空间的尺度都应当与小学生的身体尺寸相匹配,确保课室内的课桌、椅子以及楼梯的高度都适合小学生的身高,从而提供一个安全且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色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选用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愉悦感的明亮、明快的色彩,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在材料的选择上,环保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选用无毒、无害的材料,确保孩子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潜在的危害。空间的布置同样需要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楼道的墙壁可以装饰成富有教育意义的图案或主题,楼梯间可以设计成知识问答的空间,教室里可以设立图书角和植物角,这些布置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足够的活动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楼应设计有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供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自由活动,学校内还应设有专门的游戏场地,以满足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这些空间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
(三)强化安全与舒适性设计
安全是小学精装修工程设计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在设计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校园空间内的安全,如在走廊宽度设计上,根据学校学生数量确定,一般不低于 3.0m,确保在上学放学期间人员能够及时通行。加强消防设计,教学楼中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消防通道畅通等,确保电气设施的安全性,对电线、插座的设置不能过于混乱,避免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
舒适的设计,采光通风。尽量以自然采光,窗户面积应与教室面积相等,室内光线应充足。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扇的安装,自然和机械混合通风等,使室内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此外还要注重隔音设计,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墙体、楼板进行隔音处理,避免临近的教室之间、教学区与活动区域之间产生声音干扰,在校园中合理设置绿色景观,增加休憩座椅与遮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融入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小学精装修工程的空间设计上,要体现学校文化,展现办学理念,营造属于学校自身的文化氛围。在小学精装修设计时,可以从建筑造型、空间构造、建筑装饰等方面,引入学校自身的文化历史、办学理念、校训校风。例如,在学校入口处,建立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雕塑或标志,在教学楼的公共场所,建立展示学校历史、学校成绩的校园文化墙。
同时,注重空间本身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空间中接受熏陶,形成价值观、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可开设专门的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作品,以及学校教育的成果、各类科普知识等;在校园中开设各类主题花园、科学探究角等,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激发兴趣和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可以用空间去引导学生习惯性动作,比如在走廊上设计文明行为导语,在楼梯间设计导语等,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校园文化的浸润教育,让校园空间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理念教育的延伸地带。
总结:
对于小学精装修项目工程来说,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对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带来重要影响。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提高空间的教学效率,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为师生创设更加舒适的、更为安全的、更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对于小学精装修项目工程来说,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进行功能空间划分,充分考虑人性化、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校园文化、教育理念等,通过正确的布局,为小学教育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进步,将会给小学精装修项目工程的空间布局提出更加高的需求,需要设计师、学校不断进行空间布局创新,与时俱进,结合学生需求,不断进行优化设计,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晓弘 .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问题、归因及对策——以厦门市园南小学为例 [J]. 中小学德育 ,2025,(04):43-46+39.
[2] 赵晶 . 儿童友好视角下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J]. 上海包装 ,2025,(02):126-128.DOI:10.19446/j.cnki.1005-9423.2025.02.036.
[3] 李守富 , 康苗 , 章孝伟 , 等 . 某学校综合楼项目精装修深化设计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 [C]//《施工技术》杂志社 .2024 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建三局集团西北有限公司 ;2024:1014-1017.DOI:10.26914/c.cnkihy.2024.076430.
[4] 潘骞 . 学校建筑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优化研究 [J]. 城市建筑空间 ,2024,31(S2):65-66.
[5] 孟文灿 , 赵文吉 , 吴舒祺 . 焦作市区小学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及可达性分析[J/OL].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11[2025-06-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189.N.20241212.093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