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张旭俊
浙江富水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 杭州市 3114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风险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首先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概述,其次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高效规范化,从而提升建筑项目整体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风险;风险防范
引言
在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其管理质量对项目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管理者们不得不面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为了确保项目的高效推进和质量保障,要深入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概述
为实现项目目标而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它涵盖了项目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个阶段。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组织架构、责任分工、流程设置、技术应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两大类。传统模式如设计招标施工(DBB)、设计施工(DB)等,强调业主、设计、施工等参与方的相对独立和阶段划分;而新兴模式如工程总承包(EPC)、集成项目交付(IPD)等,则更加注重各参与方的紧密协作和流程整合。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特点、业主需求、市场环境等因素。随着建筑工程日益复杂,项目管理也向着精细化、信息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求。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做好管理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旨在识别潜在的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风险预测有助于项目管理者提前发现可能影响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隐患,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项目管理者应全面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项目规模、周期、施工环境、技术难度等因素,并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应通过数据分析、历史经验、市场调查等方式,建立全面的风险库,并进行系统分析。风险预测不仅限于对潜在的技术问题进行评估,还应涵盖法律、经济、市场以及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结合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风险的优先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高概率、高影响的风险,需优先制定防范策略,并对中低等级风险进行必要的监控。通过有效的风险预测,项目管理者能够在早期阶段主动识别和应对问题,减少风险对项目进展的不利影响。
2.2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创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推广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大力支持。高校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获得丰富的实操锻炼。高校与企业还可以联合开展科研攻关,聚焦新型工程管理模式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予以突破,形成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同时,校企双方还应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环境引入校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模式的运作,从而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意识,为日后更好地投身于创新模式的实践奠定基础。
2.3加强行业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各企业、协会等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定期组织研讨会、观摩会等活动,分享管理模式创新的经验做法。那些在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应当被充分宣传推广,使优秀的创新成果在整个行业内迅速复制传播。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也要发挥表率作用,将自身宝贵的创新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行,形成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性发展局面。对于国外或其他行业中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毕竟,创新没有止境,唯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创新,与时俱进地优化完善,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4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加大和施工建设难度的加大,表示如果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延续传统的管理思路、方法和模式,所能够达到的管理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最终偏离了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目标。因此,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效,要求做好信息化建设,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导入。例如,可对建筑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构建,以此来聚焦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全覆盖,并可以对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性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依托于数据信息的分析指导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可采用BIM技术,开展建筑工程可视化管理,构建建筑工程三维立体模型,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可能性。
2.5资金管理改善
预算规划与控制:在项目规划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者要充分考虑项目各阶段的成本,并建立预算控制机制。通过合理的成本估算,可更好地预见潜在的资金需求,防范成本超支的风险。资金流动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者要建立合理的资金流动计划,确保项目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在合适的时间发生。及时收回应收款项,优化支付计划,确保项目的资金流动性。同时,要谨慎应对不可预见的资金风险,制定灵活的资金策略,如设立紧急资金池,以应对可能的紧急支出。通过精心的资金流动管理,更好地应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确保项目能够平稳推进。资金管理的改善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通过预算规划与控制,在项目起始阶段就确保足够的经费支持;通过资金流动管理,有效防范资金压力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两方面的措施共同构成资金管理的双保险。
2.6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企业首先要对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深入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科学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显不同,在工程管理中不可照搬其他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技术,同一管理手段所产生的效果会存在差距。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建筑企业须围绕自身情况合理调整技术模式,保证管理水平达到预期标准,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施工管理需求。此外,要加大施工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力度,科学利用BIM技术落实动态化管理,做好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满足施工安全需求,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7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制度内容,在制度中体现出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指导,形成不合理行为的约束。同时,保障制度建设的全覆盖,包括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执行制度等。第二,强化教育培训,立足人员主体,从教育培训的角度出发,规范人员意识,丰富人员知识,强化人员技能,重点消除人员的侥幸心理,使人员能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出应有作用。第三,强化预防工作,包括质量问题预防、安全问题预防、成本问题预防等,均需要在工程前期便做好预估,制定好方案,通过事前管理与事中、事后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对项目的负面影响。风险预测、完善的管理体系、专业团队建设以及合同管理是应对风险的关键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防范策略,项目管理者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芳,胡红,唐明成,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9):123-125.
[2]徐彦豪.基于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高控制的策略分析[J].中外建筑,2019(07):202-203.
[3]孙思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