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档案管理中纪检监察监督的流程优化策略
白智伟
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017100
引言:档案是国有企业重要信息载体,承载着经营决策、人事管理以及资产处置等关键内容,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企业合规运营与风险防控成效。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深化,档案管理逐渐成为纪检监察工作重点监督领域。然而实践中,档案监督机制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着监督实效。基于实务考察,系统探讨国企档案管理中纪检监察监督流程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监督体系,推动国企档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一、完善国企档案监督机制的制度建设途径
国企档案监督机制制度建设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分层分类监督框架。通过建立健全档案保管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档案管理人员权责边界,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制定档案分级分类监督标准,按照档案重要程度实施差异化监督,重点关注涉及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以及资金使用等敏感档案,加大抽查频次与深度。建立常态化检查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监督检查计划,将档案检查纳入纪检监察年度工作安排,明确检查重点、频率与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模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检查结果,提高监督公信力。构建档案专项巡查制度,针对重点领域档案管理风险点开展专项检查,深入查找漏洞问题。
健全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细化档案管理违规行为认定标准,明确责任追究程序,构建零容忍监督氛围。建立违规问题通报曝光机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档案管理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形成正向激励与负面惩戒并重局面。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建立档案监督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机制,定期评估制度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推动制度不断完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根,避免纸上谈兵。通过以上制度建设措施,构建全流程、全覆盖档案监督制度体系为纪检监察监督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二、强化国企档案监察流程的技术支撑措施
国企档案监察流程技术支撑需构建智能化档案管理平台,推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完成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化,提高档案存储安全性与查询便捷性。开发档案智能检索功能,通过关键词、主题等多维度检索方式来提升监察人员查阅效率。加强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建立档案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对档案形成、流转、使用等环节进行数据挖掘,识别异常模式。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针对档案借阅频次异常、敏感档案操作异常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开发档案管理风险评估工具,定期生成风险分析报告为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完善档案安全防控技术,实施档案访问权限精细化管理,按照最小授权原则设置档案查阅权限,防止无关人员接触敏感档案。建立档案操作全流程记录机制,对档案创建、修改以及查阅等行为进行系统记录,形成完整操作痕迹,便于追溯责任。构建档案安全防护系统,防范外部攻击与内部数据泄露风险。推进区块链技术档案管理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存证环节应用,确保档案数据不可篡改与可追溯性。建立基于区块链档案共享机制,实现跨部门档案信息安全共享,提高监督协同效率。建立智能监督预警系统,开发档案监督智能预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档案管理行为,自动识别可疑操作,实时预警风险隐患。构建异常行为监测模型,对档案管理中非常规操作进行智能识别,降低人工监督压力。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提升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技术赋能强化国企档案监察流程,实现监督精准化、智能化转型。
三、提升国企档案监督效能的协同管理策略
提升国企档案监督效能协同管理应构建跨部门监督协作机制,建立纪检监察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协同工作制度,明确双方职责分工与配合方式。成立档案监督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探究解决档案监督工作中突出问题。制定跨部门信息共享规范,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监督效率。推行全程协同监督模式,建立档案形成环节前置监督机制,把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防控风险。构建档案保存环节常态监督体系,定期开展联合检查,确保档案完整安全。建立档案使用环节跟踪监督机制,重点监控敏感档案借阅情况,防范档案不当使用风险。优化监督资源配置方式,科学设置档案监督岗位,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监督工作。健全监督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档案监督成效纳入纪检监察部门绩效考核。加强监督人员专业能力培养,组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建立档案巡查联动机制,将档案管理纳入巡察巡视重点内容,通过上级纪检监察机构加强监督力度。推行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督查制度,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建立巡察成果运用长效机制,推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完善问题线索处置机制,创设档案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广泛收集内部举报与外部监督意见。完善线索分类处置程序,根据问题性质分类处理提高处置效率。构建重大问题联合调查机制,组织跨部门专项调查组,深入查处涉嫌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运用,建立档案管理社会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专业评价。设立档案监督热线与信箱,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定期公开档案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构建监督成果共享机制,建立监督问题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进度与成效。总结提炼监督工作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通过多维度协同管理策略实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档案监督网络不断提升国企档案监督实效。
结论:国企档案管理中纪检监察监督流程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技术与管理三方面协同推进。完善监督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强化技术支撑措施提供保障,创新协同管理策略增强效能。未来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监督体系。通过监督流程优化,有效防范国企档案管理中廉政风险,推动国企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为国企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促进国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国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弘显 . 基层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17):2281.
[2] 徐梓森 . 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执纪问责的强化手段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35):288.
[3] 刘兴姝 . 对企业纪检监察融入生产经营加强过程监督的思考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