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研究
张峥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 湖北武汉 430012
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正经历着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行业人才储备重要来源的中职院校,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行业人力资源供给的适配度。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工艺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这种素养的培育质量已成为制约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职;汽车制造专业;职业素养;岗位需求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汽车制造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自动化生产线普及、智能制造系统应用等产业新趋势,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提出全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育人质量直接影响着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当前教育实践中,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
一、中职汽车制造专业的岗位需求
中职汽车制造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求丰富多元且有清晰的专业导向性,于汽车生产制造流程中,一线装配岗位的需求量颇为可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各个部件的装配工艺与流程,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可精确完成零部件的组装与调试工作,以此保证汽车的整体质量,汽车焊接岗位同样是关键环节,学生需要精通各类焊接技术,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为例,需要学生熟悉不同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严格依照焊接工艺规范操作,保证焊接质量符合标准,保障汽车车身结构强度与安全性。在汽车涂装岗位方面,学生要熟悉汽车涂装工艺流程,掌握涂料调配、喷涂技巧以及表面处理等相关技能,可依据不同车型和客户需求展开高质量的涂装作业,让汽车外观美观且有防腐性能,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需求逐渐增多,学生需要学习汽车电子电路知识,掌握常见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故障排除方法,为汽车智能化功能的达成提供技术支撑。
二、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策略
(一)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夯实职业素养培养根基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搭建起和岗位需求紧密相连的课程体系乃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根基所在,中职汽车制造专业需要积极展开行业调研工作,跟汽车制造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构建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全方位了解汽车制造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技能要求以及职业素养标准。
例如对于汽车装配岗位,专门设置《汽车总装工艺与操作》这门课程,此课程以汽车总装生产线作为背景依托,把总装工艺细分为多个具体项目,像发动机装配、底盘装配以及车身内饰装配等,每个项目都包含理论知识讲解、实操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养培养这三个方面,在理论知识讲解时,会介绍装配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同时也会强调安全生产、质量意识等职业素养的意义。在实操技能训练环节,会严格依照企业实际生产标准来操作,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规范的操作习惯,另外依靠设置小组协作任务,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针对汽车焊接岗位,开设《汽车焊接技术与应用》课程,引入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的焊接工艺和设备。在教学进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焊接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强调焊接质量对汽车安全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并且结合汽车制造行业的环保要求,增添了焊接烟尘处理、焊接废弃物回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实效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时候着重于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模式很难契合汽车制造岗位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中职汽车制造专业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项目当作载体,把学生视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于汽车制造专业教学里,可把汽车制造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或者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期间学习并掌握知识与技能,比如将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当作项目,学生要完成从零部件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图纸绘制直至加工制造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得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汽车制造专业教学中,可依据汽车制造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像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任务。学生凭借完成任务,掌握了汽车电路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2]。
(三)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搭建职业素养培养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属于中职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渠道,同样是达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跟岗位需求有效衔接的关键要点,中职汽车制造专业需积极跟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等,达成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学校可跟企业一起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的先进设备与技术,依照企业的生产标准以及管理模式来进行建设和管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可开展真实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育职业素养,比如学校跟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调试以及检测等操作,了解发动机的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标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质量意识。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可深入知晓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发展方向[3]。
结束语
中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明确了职业素养培养的方向与重点,也探索出诸多行之有效的衔接策略。
参考文献:
[1]何艺宁,伍小兵,朱登基. 中职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以《汽车机械基础》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5, (09): 56-59.
[2]王同浩.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J]. 汽车知识, 2025, 25 (03): 195-197.
[3]陈财幸.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J]. 时代汽车, 2025, (06):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