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术后早期采用渐进式护理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
张文娟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脑外伤作为临床相对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有着较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早期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均有着积极作用,但常规护理模式过于标准化,缺乏患者个体差异考虑,难以满足其术后多元化需求 [1]。而渐进式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注重分阶段及循序渐进,从而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的术后状况 [2]。对此,抽取 100 例脑外伤患者,来探讨渐进式护理的实践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1 临床背景与方法
1.1 背景信息
筛选样本时间跨度为2021 年1 月和2023 年1 月,样本均为收治脑外伤患者,共计100 例,以双色球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参照组、实验组,各组50 例。组别参数:参照组的男女患者统计分别为31 例、19 例,占总数的 62.00% (31/50)、38.00% (19/50),年龄上、下限为 78 岁、23 岁,均值( 50.53±2.41 )岁。实验组的男女患者统计分别为 29 例、21 例,占总数的 58.00% (29/50)、 42.00% (21/50),年龄上、下限为 79 岁、24 岁,均值( 51.47±2.36 )岁。均衡分析组间样本信息无区别( P>0.05 ),可研究。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详情:做好患者术后病情状况监测,保证其平稳度过围术期;在其意识恢复后可开展简单知识宣教,以疏导其不良情绪。
实验组:渐进式护理,详情:(1)神经功能监测、评估。予以患者 24h 动态监测,重点关注其颅内压、瞳孔反应、意识状态变化,并建立预警机制。同时对于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脑水肿、癫痫等常见并发症,建立预防性干预方案,包括体位管理、药物监测及应急预案演练。(2)阶段化康复训练。 ① 被动 - 主动训练过渡。初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随病情改善逐步过渡到辅助主动运动,最终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② 认知功能训练。从简单定向力训练开始,渐进增加记忆、计算、逻辑思维等复杂认知任务,并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提升效率。(3)心理疏导。借助放松训练及正念疗法,帮助患者建立心理韧性,同时对家属进行专业化护理培训,建立家庭 - 医院协同护理模式,提供持续情感支持。此外,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会交往能力。(4)个性化营养、药物护理。 ① 阶梯式营养支持。结合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制定从肠外营养到经口进食的过渡方案,确保每日热量及蛋白质摄入达标。②精准药物护理。依据患者术后病情状况来制定给药方案,重点关注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及神经营养药物使用效果评估。
1.3 判定指标
1.3.1 心理状态
护理实践前后,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样本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均纳入评估项目 20 个,其总分参考 0-80 分,其中得分越高,即可表明焦虑、抑郁症状有更显著表现,反映其心理状态越不理想。
1.3.2 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护理实践前后,借助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SF-36 健康量表 [3] 分别进行样本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估,前者总分于 0-100 分,值越高可见生活能力水平越佳;后者总值于 0-100 分,值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有着更高表现。
1.3.3 满意度
以调查问卷形式于护理实践后评测临床满意度,基于0-10 分体系划分指标,即:不满意、尚满意、满意,各项阈值分别为 0-4 分、5-7 分、8-10 分,总满意度计算 Σ=Σ (满意数 + 尚满意数) /n*100% 。
1.4 统计分析
计量(
)阐述,T 检验;计数
阐述,卡方检验;纳入指标录入SPSS26.0 版本处理,存在对比数据界定标准: P<0.05 。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状态
护理前,组间无区别( P>0.05 );护理后,实验组值偏低( P<0.05 ),见表1。
表1 :比对心理状态( n=50 ,
,分)


2.2 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护理前,组间无区别( P>0.05 );护理后,实验组值更高( P<0.05 ),见表2。


2.3 满意度
实验组总满意度值更高( P<0.05 ),见表3。

3 讨论
脑外伤是由于机械外力致使的脑组织损伤与继发性缺血缺氧,此类损伤可引发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损害等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手术作为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虽能提供基础性照护,但存在康复目标不明确、干预措施单一等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多元化康复需求 [4]。
相比之下,渐进式护理利用科学评估患者个体状况,制定阶梯式康复方案,实现从被动护理到主动训练的平稳过渡 [5]。研究显示: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于护理后评估组间差异大,且实验组的值更佳( P<0.05 ),可见渐进式护理的开展可积极改善脑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此护理干预强调结合患者恢复进展动态调整护理强度,可规避其康复阶段的二次损伤,且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能够显著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此外心理护理可及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而提升其诊疗依从性。
总之,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阶段运用渐进式护理,不仅可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建,还利于生活质量、预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晓英 . 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J]. 甘肃科技 ,2020,36(14):115-117.
[2] 薛吟霜 . 脑外伤术后早期应用渐进式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J]. 医药卫生 ,2020(10):00252-00252.
[3] 覃萍 , 陶云 , 肖丽艳 , 等 . 脑外伤手术患者中渐进式护理对术后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评价 [J]. 医药卫生 ,2023(3):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