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方法的研究
钟贵祥
藤县第七中学,5433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成为衔接学业发展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键环节。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主体与学生成长的直接引导者,其在日常管理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与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生涯认知、决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际场景,从现状分析入手,指出当前班主任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方法单一、协同不足等问题,进而提出 “深耕班会课堂”“建立成长档案”“联动家校资源”“搭建实践平台” 四大针对性教育方法,旨在为高中班主任优化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提升班级管理育人实效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生涯规划教育
一、引言
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高中生明确自我定位、规划学业路径、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教育内容,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基础上,实现 “学” 与 “业” 的精准匹配。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能力提升的关键期,也是生涯规划意识觉醒与实践探索的黄金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承担着纪律管理、学业监督的职责,更肩负着 “立德树人” 的育人使命,其日常管理中的沟通、引导、组织等行为,天然具备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场景优势。然而,当前多数高中班主任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仍存在 “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 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探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方法,对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班主任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中班主任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呈现 “三强三弱” 特征:一是 “学业导向” 意识强,“生涯导向” 意识弱。多数班主任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科成绩提升、升学目标达成上,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仅将其视为 “课外附加任务”;二是 “统一化指导” 强,“个性化引导” 弱。教育方法多以 “开讲座、发资料” 为主,忽视学生性格、兴趣、能力的个体差异,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三是 “单打独斗” 现象强,“协同联动” 能力弱。班主任往往独立开展教育活动,未能有效联动学科教师、家长、社会资源,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三、高中班主任管理中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深耕班会课堂,构建生涯认知体系
班主任应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的常态化教学中,以 “小切口”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班会主题,避免空泛的理论讲解。一方面,围绕 “自我认知” 设计系列班会,如通过 “性格测试(MBTI)解读”“兴趣特长展示会”“优势能力清单梳理” 等活动,引导学生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自身性格特点、兴趣偏好与能力优势,让抽象的 “自我认知” 转化为具体的 “自我标签”;另一方面,结合 “社会认知” 开展主题班会,邀请本校毕业学长学姐分享 “大学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 的经历,或播放不同职业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纪录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类职业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与发展路径。同时,班主任在班会中需主动承担 “引导者” 角色,通过提问 “你的兴趣如何与学科学习结合”“你理想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高中阶段可培养的能力”,推动学生将生涯认知与当下学习建立联系,逐步构建 “自我 - 学业 - 职业” 的关联认知体系。
(二)建立成长档案,实施个性规划指导
班主任应针对每位学生建立 “生涯成长动态档案”,以 “一人一档” 的形式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与精准化。档案内容需涵盖 “自我认知记录”“学业发展轨迹”“生涯探索成果” 三大模块:“自我认知记录” 收录学生不同阶段的性格测试结果、兴趣调查反馈、自我反思日记;“学业发展轨迹” 记录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学科优势分析、选课意向变化;“生涯探索成果” 包括学生参与职业体验活动的报告、与行业从业者的交流心得、理想大学及专业的调研资料。班主任需每月抽出固定时间与学生逐一沟通档案内容,以 “平等对话” 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从档案来看,你的数学与物理成绩持续领先,是否考虑过与理工科相关的职业方向?”“你在职业体验中对‘教育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是否需要老师帮你联系本校教师进行深入交流?”
(三)联动家校资源,形成教育协同合力
班主任应主动打破 “学校单打独斗” 的局限,构建 “班主任 - 家长 - 学生” 三维联动的生涯规划教育机制。首先,班主任需通过家长会、线上沟通等方式,向家长传递 “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为学生定终身’,而是帮学生‘学会选择’” 的理念,引导家长摒弃 “只看成绩、不谈未来” 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聊 “职业话题”,如 “爸爸妈妈的工作每天都在做什么”“我们家的生活状态与父母职业有什么关系”。其次,班主任可组织 “家校生涯共育活动”,如开展 “家庭职业体验日”,建议家长带孩子走进自己的工作单位,让学生实地观察父母的工作场景;或举办 “生涯规划家庭座谈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填写 “家庭生涯愿景表”,梳理家庭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待与支持资源。最后,班主任需建立 “家校沟通反馈机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生涯探索表现,同时收集家长对学生在家生涯认知变化的观察,通过双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获得一致的生涯规划引导。
(四)搭建实践平台,强化规划落地能力
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管理实际,为学生搭建 “校内 - 校外” 联动的生涯实践平台,让生涯规划从 “纸上谈兵” 走向 “实践探索”。在校内,班主任可利用班级岗位设置开展 “微职业体验”,将班级卫生委员、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等岗位转化为 “模拟职业”,要求学生在任职前撰写 “岗位履职计划书”,任职后提交 “岗位实践总结”,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验 “责任担当”“团队协作” 等职业核心素养;同时,联合学校社团组织,指导学生围绕 “生涯探索” 开展活动,如让辩论社举办 “‘稳定职业’与‘兴趣职业’哪个更重要” 的辩论赛,让文学社开展 “我的理想职业” 主题征文活动。在校外,班主任可联系本地企业、社区、事业单位等,为学生争取 “短期职业体验” 机会,如组织学生到银行体验 “大堂经理助理” 工作、到社区参与 “基层服务者” 实践、到医院观摩 “医护人员日常工作”。
四、结语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上是将 “管理育人” 与 “生涯育人” 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其核心不在于传授复杂的生涯规划理论,而在于立足班级管理的日常场景,通过 “班会课堂深耕认知”“成长档案精准指导”“家校联动凝聚合力”“实践平台强化落地” 等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明确方向,在学业成长中积累能力,在社会认知中规划未来。未来,高中班主任还需持续提升自身的生涯规划教育素养,结合新高考改革与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育方法,让生涯规划教育真正成为助力学生 “成就更好自我” 的重要支撑,实现班级管理从 “管纪律” 到 “育全人” 的深度转型 。
参考文献
[1]李恩宾. 心理赋能:以生涯规划应对高中教育“内卷” [J]. 华夏教师, 2025, (14): 36-38.
[2]邹银. 高中班主任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探析 [J]. 华夏教师, 2024, (20): 46-48.
[3]何瑛,安文杰. 立足“三新”背景高中班主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3, (36):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