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学习的应用研究
李东浩
江门市省实学校小学部
引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显著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更高。问题导向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何将问题导向学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教学现存问题
小学高段数学知识体系逐步向抽象化、系统化发展,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教学过程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课堂呈现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滔滔不绝地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往往过度关注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分数、百分数等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常常直接讲解定义和运算规则,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概念内涵的情况下,只能机械记忆。
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多数问题停留在对知识表面的简单回顾,缺乏层次性和启发性,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难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提问多围绕公式应用,如 “这个图形面积怎么算,用什么公式”,却很少深入探讨公式推导过程及实际应用场景。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缺乏有效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降低。比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习惯等待教师给出解题思路,一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就会陷入迷茫,不敢尝试自主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也难以提升。
二、应用策略探索
将问题导向学习应用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需从问题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指导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在问题设计上,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中,可引入商场促销活动的案例,设计 “如何选择最优惠的购物方案”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商场促销,这样的问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引发共鸣。问题应具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先设计如 “某商品打八折,原价 100 元,现价多少” 这类简单问题,让学生熟悉百分数的基本运算;再进一步提出 “有两种商品,一种打七五折,另一种满 100 减 30,购买总价 200 元的商品,哪种更优惠”,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深入分析比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知识架构。
课堂组织方面,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 “鸡兔同笼” 问题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并相互交流优缺点,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小组合作时,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快速提出新颖的思路;有的学生较为沉稳,计算准确。他们相互配合,共同探讨,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他人思路的合理性,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
教师的适时引导与总结至关重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探究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梳理知识要点,提炼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总结 “鸡兔同笼” 问题的多种解法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当学生在尝试用假设法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提示假设全是鸡或兔后,脚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找到解题关键。总结时,教师点明列表法是基础,直观呈现数据;假设法是思维的进阶,通过假设简化问题;方程法则体现了代数思想,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思维的精妙,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三、实践成果总结
将问题导向学习应用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大幅提高。有趣的问题情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改变了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固有认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小组讨论氛围热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以往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在面对如 “如何用数学知识规划家庭旅游预算” 这类实际问题时,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爱上数学学习。
在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上,学生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通过不断参与问题探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掌握了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在数学竞赛和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学生展现出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竞赛中,遇到新颖的几何图形拼接问题,学生能从图形的性质、拼接规律等多方面分析,尝试不同的拼接方式,提出独特的解题思路,不再局限于常规方法,这正是思维能力提升的有力体现。
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发现,采用问题导向学习的班级,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表现更优,平均分和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了教学相长,为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误区和知识薄弱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结语
问题导向学习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数学素养。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问题导向学习的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问题设计与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学习指导。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问题导向学习的专业能力,推动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 (09):74-79.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J]. 小学数学教育,2015(19):3-5.
[3] 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 [J]. 小学数学教育,2016 (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