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赵珊
德阳市中江县太平中心小学 6181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诸多困境:教学资源匮乏、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有限等问题制约教学质量提升。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兴趣缺失,学习积极性不足。互动教学作为现代教学重要方法,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多元结合,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思路。本文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探讨互动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应用路径与成效,总结实践经验与思考,为农村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互动教学法导入农村课堂,数学兴趣培养事半功倍
农村小学学生受环境影响,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兴趣不足问题,这与传统教学方式直接相关;互动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情境引入对农村学生极具吸引力,尤其结合农村熟悉环境设计教学场景,能迅速吸引注意力。例如讲授分数概念时,引入农村常见分地情境,让学生思考“一块田地分给四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学生能基于生活经验快速理解分数含义,进而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课堂导入阶段设计贴近农村生活情境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环境中思考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有效消除学科枯燥感。采用问题链导入法,将复杂数学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由易到难逐步递进,让学生通过层层突破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互动教学法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构建平等交流氛围,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成为学习主体。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鼓励表达数学思考过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数学大讨论环节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辩论,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此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适时点拨激发思考。针对农村学生特点设计循序渐进互动问题,考虑认知水平差异给予不同程度提示与指导;实践表明这种互动模式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态度积极转变。
二、互动技巧融合乡土元素,数学思维启发循序渐进
互动教学法与乡土元素融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着深刻教育智慧,尤其对农村学生而言,熟悉环境中提取教学素材能有效激活认知结构。互动技巧设计需立足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创设适宜思维发展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经验出发探索未知领域;数学思维启发过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具体后抽象,先形象后逻辑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小数乘法作为五年级重要知识点,抽象计算规则理解难度较大,传统教学常陷入机械训练困境;融入乡土元素互动教学则能巧妙转化难点,通过情境互动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感悟数学本质。教学设计应注重问题链构建,由浅入深设置思维阶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每个教学环节均蕴含思维训练目标,通过多样化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思维启发过程更加自然流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融入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设计果园计算主题情境。课堂伊始引入问题:村里李果园今年苹果丰收,一棵苹果树平均结果 128.5 千克,果园有 24 棵苹果树,请问全部苹果共多少千克?此问题源自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随后组织学生进行果园经理人角色扮演活动,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思考:如何计算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有何异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多种解题策略,有直接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标小数点,有转化为分数计算,还有利用乘法分配律拆解计算等多种方法。学生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鼓励多角度思考,引导归纳小数乘法计算规则: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再根据因数小数点确定积小数点位置。为加深理解教师又设计互动环节:若每棵树增产 0.5 千克,全果园增产多少?若想收获 4000 千克苹果,需要种植多少棵?通过变式训练,学生思维逐步深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互动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数学能力提升持续有效
互动评价体系构建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显现独特价值,专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发展规律,促进全面成长。传统单一评价模式难以适应农村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现实,而互动评价强调多元主体参与,注重过程观察关注思维表达,能更全面反映学习实际情况。农村小学生受家庭教育资源限制,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互动评价恰能针对不同起点设定阶梯式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数学能力提升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有效评价机制作为动力来源,通过自评互评结合、即时评价与长期评价结合等多种方式形成立体评价网络。课堂评价语言应富有激励性,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表达,而非仅关注结果正确与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 倍认识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农村集市互动评价场景,创造性融入学生熟悉集市交易情境。课堂初始,生分组扮演买家卖家角色,进行模拟交易活动:一组学生负责售卖当地农产品,标明单价;另一组负责购买,需要计算购买五份需要多少钱。教师观察记录每组表现,设计三级评价标准:能正确计算 5 倍数为基础水平,能解释计算过程为提高水平,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拓展水平。活动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部分学生采用累加方式,还有学生利用观察规律方式解题;针对不同解题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各种方法优缺点,促进思维碰撞。对于计算有误学生教师不立即指出错误,而是设置顾客质疑环节,让同伴提出质疑,原学生自行检查调整培养自我修正能力。活动后期教师设计升级挑战:若购买 3 份或 7 份又是多少钱?通过变式问题检验知识迁移能力,评价思维灵活程度。
结论:互动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习效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融合乡土资源等策略,能较好解决农村数学教学困境。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升。然而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互动技巧本土化应用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晓波 . 立足教学实践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3(4):82-84.
[2] 徐秀萍 .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2025.
[3] 陈万梅 .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 智慧少年 ,2023(13):016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