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专题探究引领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玥 王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第五中学 844800

摘要:知行合一,初中整本书专题阅读需紧密围绕课标的理念与要求,结合统编教材阅读板块的设计意图,采用专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初中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通过课程专题探究、方法专题探究、主题专题探究、活动专题探究等多方面举措,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深入的阅读方法,搭建阅读交流与展示平台,进而使学生领会书中思想,丰富文化底蕴,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提升读写质量与语文素养。

关键字:专题探究;整本书阅读;实践策略

一、专题探究背景

(一)课标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比2011版课标,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正式纳入其中,并以具体内容描述的方式,清晰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新课标规定,初中生每学年需阅读两三部名著,鼓励学生探索个性化阅读方法,积极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阅读探索,逐步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2021年6月喀什地区八年级语文试卷名著阅读考试成绩令人堪忧。此次考试满分6分,平均分仅1.07分,泽普县3400多名学生中,仅有1人获得满分,1200多人得零分。深入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阅读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活动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文字阅读,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其次,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计划,阅读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最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灌输,缺乏探究、思辨意识,导致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碎片化的阶段,无法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实践专题探究

以专题探究为手段,旨在提升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从阅读课程、阅读方法、阅读主题、阅读活动这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一)课程专题探究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要统筹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与学生需紧密合作,将这种合作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包括阅读计划的制定、方法的指导、阅读过程的探讨与推进以及阅读成果的分享。

阅读导读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阅读导读课是学生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的重要起点。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当学生面对一本书时,往往会对读什么、怎么读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不想读的念头。此时,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将学生带入书中的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骆驼祥子》的名著导读课上,教师播放一段该小说的精彩视频片段,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抛出问题:“祥子的绰号为什么是‘骆驼’呢?在小说中,他还有哪些称呼?”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书中寻找答案。在《水浒传》的导读课上,教师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组织学生开展竞猜人物姓名和绰号的活动。先展示人物特征鲜明的图片,让学生轻松猜出答案,获得成就感。

阅读推进课——交流研讨,承前启后

阅读推进课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它不仅是对第一阶段阅读的检测,更是阅读成果分享、经验总结以及问题收集整理的重要环节,同时还能为下一阶段的主题阅读开启新的篇章。

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推进课上,教师首先采用快问快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作者、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掌握程度。接着,让学生用“这是一次______的旅行”的句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险小说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这类书籍的阅读技巧。

阅读分享课——分享展示,总结经验

阅读分享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欣赏者。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

(二)方法专题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深入专题探讨,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专题探究式阅读的了解也不够全面。例如,在《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时,教师教学生阅读序言和目录,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的方式,迅速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三)主题专题探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遵循因书施教、因生施策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教师围绕整本书为学生提供一类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切入点,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和探究,从而生成个性化、思辨性的观点。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师给出“奋斗与失败”这一主题。学生们根据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探究。有的学生选择分析祥子的三起三落,探究他奋斗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有的学生以虎妞和小福子为例,探讨《骆驼祥子》中女性命运的悲哀;还有的学生关注边缘人物的生活境况,通过对文本的前后联系和纵横对比,撰写各自的读书报告。这种主题专题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活动专题探究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读与画”活动专题

“读画结合”的活动,如画情节图、画思维导图、画手抄报等,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梳理内容,把握作品的整体脉络。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要求学生绘制航海图。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培养了对该书的阅读兴趣,还锻炼了概括情节的能力。

“读与说”活动专题

听说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在名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说书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发现个别男生可以熟练复述书中情节,且讲得绘声绘色。于是,教师专门开辟时间,为学生创设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讲《水浒》故事。

“读与写”活动专题

“读”与“写”相互促进,写读书笔记、读后感悟、读书推荐等活动,对阅读整本书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每学期定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征文活动,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熠晖.《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邓彤.《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