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谌瑶瑶

安福县平都第二小学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学逐步向大单元模式转变,旨在打破知识碎片化现象,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然而,调查发现众多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对大单元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将其简单理解为内容整合或教学时间安排调整,未能把握大单元教学蕴含深层理念;教学内容整合不够科学,知识点间逻辑关联不明确,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系统性认知框架;评价方式依然局限于传统模式,未能针对大单元教学特点建立相应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而且教学资源支持不足,适合大单元教学模式教材与辅助资源缺乏,教师备课难度增加,教学实施受到限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大单元教学效果,亟需探索有效解决方案。

当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互动不足问题,表现为教师仍习惯于讲授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主动思考机会减少。同时,学科间壁垒明显,跨学科整合不足,未能有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或生活实际充分融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应用能力欠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也尚未完善,缺乏针对性培训与指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提升教学能力面临挑战。大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倡导教学模式,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成败,因此必须正视当前实施中暴露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推动大单元教学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大单元教学优化必须强调螺旋式进阶学习路径,通过前后知识点关联构建完整认知框架。教师需精研教材整体架构,把握单元内部知识体系,促进概念内涵外延拓展。教学设计应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认知提升;情境创设尤为关键,须选取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案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表达等环节逐步建构数学思维。学生参与度需全面提升,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培养沟通协作能力。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恰当把握直接指导与间接启发比例。课堂结构打破传统固定模式,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调整,预留充足时间允许学生自主思考;课程资源整合须打破教材局限,拓展多元补充素材,建立丰富课程资源库支撑教学实施。通过多维度优化教学环节,使大单元教学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单一算法讲解模式,将该课题纳入乘法运算规律大单元框架中考量。教学伊始联系学生已掌握一位数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可设计购物情境:班级需购买 24 本图书,每本单价 35 元,让学生思考总价计算方法。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尝试解决,自然引发计算便捷方法探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计算思路:有学生采用竖式直接计算24×35 ,也有学生尝试 24×30+24×5 分步计算,还有学生运用交换律先算35×20+35×40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不同解法优缺点,学生逐步明晰竖式计算原理,理解部分积概念。教师适时引导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步骤,但避免机械记忆,强调理解计算原理。练习设计注重多样性,既有基础计算题巩固算法,又有实际应用题拓展应用能力,还有开放性问题挑战学生思维。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已学乘法知识,形成完整认知网络,使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成为乘法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创新策略

大单元教学创新策略应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本质,构建富有创造性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借助数字资源平台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让抽象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同时采用主题式探究学习,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系列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探索过程。跨学科整合成为另一创新方向,通过挖掘数学与科学、艺术等学科共通点,拓展数学思维广度。还要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学,将数学问题植入真实场景,增强学习意义感。教学组织形式上可尝试混龄合作学习,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促进互助共进;评价方式创新则表现为建立能力导向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品质发展等方面表现,突破传统知识考核局限。这些创新策略旨在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数学素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小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沉浸式情境教学法展开。课堂伊始设计校园超市情境,学生扮演消费者与营业员角色,实际进行购物计算活动,自然引入小数乘法问题。当学生面对购买 2.5 千克苹果,每千克 3.6 元等问题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通过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教师适时引导比较不同算法优劣,进而揭示小数乘法计算原理。接着利用数字教学软件展示小数点移动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先按整数计算,再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位置规则。为深化理解,教师创设估算挑战环节,学生先估算结果范围,再通过精确计算验证,培养估算能力与数感。随后设计梯度任务:先计算一个因数为小数情况,再过渡至两个因数均为小数情况,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联系。最后开展数学思维导图活动,学生绘制小数乘法知识图谱,将新知识融入已有认知结构,形成系统理解。这种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科技辅助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教师正视现实挑战,积极探索优化创新路径。通过深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科融合等策略,可有效突破当前大单元教学瓶颈,提升教学质量。这一过程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学校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唯有多方协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单元教学预期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香香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J]. 考试周 刊 ,2024(41):49-52.

[2] 李建新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创新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4(14):108-110.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4.14.036.

[3] 马艳红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15):39-41.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1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