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电系统概念设计技术与应用探析

作者

杨旭东

徐州开放大学新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一、机电系统概念设计核心技术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技术是机电系统概念设计的关键工具,CAD 技术使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创建三维模型,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确度。借助 CAD,设计师可以准确地绘制出机电系统的各个部件和装配,迅速找出设计中的问题。仿真技术为设计方案的检验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系统概念设计阶段,仿真手段如有限元分析(FEA)、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多体动力学(MBD)能够对设计进行全面评估。借助仿真分析,可以预知系统的性能表现、热力学属性、结构强度以及运动学行为,有效改进设计,减少实验验证所需的成本和时间。CAD 与仿真技术相融合之后,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变得越发精准且高效,这对于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及其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

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技术属于机电系统概念设计的关键方法,特别适合解决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系统问题。机电系统常常包含机械、电子、控制、热力等众多领域,这些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使得系统设计的优化变得极其复杂。MDO 把不同学科的设计模型整合起来并协同优化,在系统层面综合考量各个学科间的相互影响和约束条件,找出最佳设计方案。借助MDO可以改善机电系统的各种性能,比如提升结构强度,削减能耗,改进控制精度等。MDO 技术有助于缩减设计时间,优化设计效率。其关键之处在于创建准确的数学模型,然后凭借优化算法进行全局优化。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MDO 在机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成为改进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手段。

(三)智能控制和自动化技术

随着智能制造与工业 4.0 的兴起,机电系统的设计需求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系统概念设计阶段,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做到对机电系统的精准控制与调节,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常用的智能控制手段包含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能应对系统内部复杂且非线性的动态行为,给予比较灵活的控制策略。自动化技术对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调度,提升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应用智能控制同自动化技术,机电系统在实现高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具备了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为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赋予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机电系统概念设计的应用策略

(一)系统级集成设计

在机电系统概念设计中,系统级集成设计策略强调的是从整体角度进行设计,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与优化。传统的机电系统设计一般只会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功能进行优化,并未考虑到各个模块之间存在的耦合以及相互影响。然而,现代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将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系统级集成设计首先需要对系统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工作,要弄清楚各个子系统在功能、性能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必要要求,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建立起系统级的数学模型,并借助仿真工具开展性能方面的分析。集成设计策略对不同学科之间的耦合效应很重视,比如机械设计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协同工作等等。系统级集成设计策略在航空航天、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十分明显,这些领域中的机电系统包含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既要能满足多种需求,又要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二)模块化与可重构设计

在现代机电系统中,复杂的应用需求以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设计者能够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系统架构。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独立、功能明确的模块,各个模块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优化。每个模块的设计目的就是要保证其在系统中可以与其他模块协同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方便将来对模块的替换或升级。而可重构设计则更加强调系统的动态调整能力,通过使用可编程硬件、智能控制技术和可调节的接口结构来实现机电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快速调整功能或替换硬件,达到提高系统灵活性并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这一策略在生产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智能交通等应用中也十分广泛,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它可借助模块化设计将不同的生产工序划分成独立模块。系统可根据生产需求自由重新组合,提升生产多样性和效率。

(三)智能化与自适应设计策略

智能化设计策略重点在于借助先进的算法,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使系统可以做到自主决策并自我改良,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融合传感器,执行器以及智能算法,就能随时获取系统的运行数据,按照环境改变或者内部情况来调整控制策略,自适应设计策略着重于系统对周围环境改变的反应能力,特别在动态环境下,系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况,以符合不断改变的负荷,温度,湿度等要素,智能化和自适应设计策略被普遍应用到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范畴。机器人技术当中,智能化设计能够使机器人拥有自我学习以及自主决策的能力,进而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能,自动驾驶技术依靠强劲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道路情况,交通信息以及障碍物的数据,实时调节车辆的行驶策略,智能化和自适应设计可以优化系统的智能水平,给系统自主运作和改进给予理论根基和技术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系统概念设计需应对现代工程需求,兼顾技术前瞻性和实用性。系统级集成设计有助于改善多学科合作,模块化与可重构设计提升系统灵活性与适应性,智能化与自适应设计增强系统在动态环境中的自主性和智能水平。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机电系统将更加重视智能化、绿色化与高度集成化,为各行业提供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晟昊 .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 [J]. 内燃机与配件 , 2022, (05): 184-186.

[2] 邢璐 , 华一雄 , 张执南 . 集成 EBD 和 TRIZ 的机电系统概念设计方法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2022, 56 (05): 576-583.

[3] 赵林 , 吴双 , 张可义 , 等 . 基于 NX MCD 的堆垛机机电概念设计 [J]. 制造业自动化 , 2021, 43 (11): 114-116.

[4] 徐顺.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 [J]. 电子测试,2021, (14): 139-140+106 .作者信息:杨旭东,1977-12,男,汉族,籍贯:市,所在院校:徐州开放大学,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