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物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作者

黄志伟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学 福建福州 350600

在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成为当下物理教学工作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将思政内容融入到物理教学之中,实现知识教育、价值引领的共同开展。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担负着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责任,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挖掘思政资源,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之中,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基于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鲁科版物理教材包含众多内容,不乏思政教育素材。例如“重力与重心”这节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值得深入挖掘与巧妙转化。从科学视角来看,重力与重心认知演进史,就是人类科学思维迭代升级的写照。古人从对苹果落地日常现象的好奇,到牛顿凭借超凡洞察力与严谨逻辑思维推导,揭示了万有引力的奥秘,再到如今的航天领域,工程师们依然依靠重力规律精准计算航天器的轨道,确保卫星平稳环绕地球运行。跨时空的系列探索,彰显着科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递进逻辑[1]。

(二)立足物理学史,挖掘思政元素

物理学史是一部充满探索的历史,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不惜付出毕生精力。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虽然历经数次失败但依然坚持不懈;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了传统物理观念的束缚,推动着物理的不断前进。教师挖掘教材内的物理史学思政元素,向学生详细展示科学家的探索故事,不仅引导着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与坚韧的品质,更激励着学生在学习中勇敢前进[2]。

(三)基于物理实验,挖掘思政元素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核心,也是学生思政素养得以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开展物理实验中,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数据展开分析,这能够培养科学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同时,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积极寻求一切方法解决,能够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另外,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实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3]。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物理思政元素的运用

(一)情境化教学,在问题解决中自然渗透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政知识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实现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的共同开展。高中物理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有事,其知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本质与科学精神等思政资源。情境化作为连接知识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载体。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真实且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能够将物理与生活、科技发展连接起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吸收知识、理解其中的思政元素。

在“科学探究:弹力”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先播放我国“嫦娥五号”月球软着陆视频,提问:“探测器靠弹性装置实现软着陆,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物理原理?”引发学生兴趣后,引导学生用弹簧、橡皮筋做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过程中强调规范操作、如实记录,传递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补充:“胡克研究弹力时,也是在无数次实验与修正中得出规律,这份对真理的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实验结束后,回归视频情境讲解:“‘嫦娥五号’的弹性缓冲装置,正是弹力规律的实际应用。我国航天工程师凭扎实学识攻克难关,让任务圆满成功,这既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藏着深沉的家国担当。”

(二)项目化学习,在探究中深化理解

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理解,同时自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以“科学探究:向心力”为例,开展“设计小型圆周运动演示装置,探究向心力规律”的项目化学习。教师引入项目:“圆周运动在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广泛,像我国主题乐园的巨型摩天轮、航天卫星的绕地运动,都离不开对向心力的精准把握。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能演示圆周运动、探究向心力规律的小型装置。”学生分组后,明确任务:用电机、小球、轨道等材料搭建装置,探究小球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大小与线速度、角速度、半径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大型游乐设施或航天工程,分析向心力知识的工程应用。探究中,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搭建装置、调试电机转速;有的测量运动参数、记录向心力大小;有的处理数据、推导规律。教师适时引导:“大家调试装置、校准数据时,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吧?我国航天工程师设计卫星轨道、计算向心力时,也是这般精准推演,才让‘北斗’等卫星稳定运行。从航天技术追赶到自主创新,背后是科研人对物理规律的运用和对国家的担当。”

(三)科学史重构,在叙事中激发情感共鸣

科学史重构能够突破线性知识呈现,通过生动叙事让学生触摸科学发展的脉搏,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课中,教师以人类如何捕捉天体,掌握宇宙运行秘密为线索开展叙事,从哥白尼挑战权威提出日心说,到第谷坚持观测、开普勒突破推导,再到牛顿统一天地运动,一代代科学家接力探索,解开了天体运动的宇宙密码。而如今我国航天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让“北斗”组网、探测器喷火,继续书写着人类对宇宙未知的不懈追求,中华民族对航天梦想执着、坚守的新篇章。在这样的科学史叙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来龙去脉,更感受到科学发展的温暖与力量。

结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物理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通过多措并举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物理知识,同时对科学探究、创新产生了无限热爱,为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继伟.“ 课程思政” :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 119.

[2] 王青,忻蓓.物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1(3):52- 54.

[3] 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1):70- 74.

本文系 2024 年度课题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价值实现路径的研究》(LY KT 09022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