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探究

作者

陈碧焕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南安小学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德育;高效课堂

引言

在深化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纯粹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全面发展的需求,相反,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个别差异与发展潜力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德育则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围绕小学育人特点搭建高效课堂,成为每位小学教师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领域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的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范畴内打造小学德育高效课堂,有着不可忽视的长远意义。在学生这一层面,小学阶段有助于教师塑造学生的个人品格,而在高效的德育课堂中,教师还能借助多样教学模式,让学生于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凭借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逐步塑造契合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必备品格,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基础。从教育实践方面而言,高效的德育课堂是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深化,着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借助优化教学过程,将德育内涵融入教学各环节,从而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教师优化德育课堂能将抽象的核心素质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从而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新时代对人才的考量已超出简单的知识与技能范畴,良好的品德修养成为评判人才的关键标准,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可系统地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持续输送有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

二、核心素养领域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的策略

1. 挖掘多维资源,筑牢德育根基

德育并非孤立存在,其基础在于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及灵活加以运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需要多种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可为德育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使德育内容不拘泥于课本,与时俱进,同时提高德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为筑牢德育根基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师挖掘多维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其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梳理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比如语文课文里体现的人物美德、数学所呈现的严谨态度等,以此融合学科德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滋养。其二教师能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营造沉浸式德育环境,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以及榜样事迹等转化为德育素材,使德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沉浸式的环境熏陶,会不断影响学生,进而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其三拓展社会资源,社会是德育的广阔平台,教师应将德育延伸至社会场景,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能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本的理论道德知识与实际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化认识德育价值,全方位筑牢德育根基。

2. 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德育活力

传统教学模式容易让小学德育课堂变得沉闷,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教学模式是激活德育活力的重点,这种模式可打破单向灌输的限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互动与体验里深化理解德育内容,提升德育的实际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借助视频或者图片设计“遇到他人需要帮助时的不同做法”等真实场景,并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沉浸式体验中思考道德选择,进而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其二是融入游戏化教学元素,教师能借鉴游戏设计的原理,依据德育知识设计“诚信大闯关”等有趣的小游戏,难度要逐步提升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同时游戏既要重视趣味性,又要突出教育性,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道德认知。其三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德育素材,比如将传统美德故事改编成动画片、运用 VR 技术创设虚拟道德情境等,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全方位激活德育课堂的活力。

3. 优化评价体系,保障课堂效能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小学德育高效课堂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德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经优化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可更精准地掌握学生品德成长的过程,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因而保证德育课堂始终维持高效能。

教师优化评价体系,可从多个维度推进:其一丰富评价主体,突破传统教师单一评价模式,构建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由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从不同角度全面掌握学生德育发展情况。其二拓宽评价内容,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认知,更要重视其道德行为以及情感态度的表现,同时建立典型案例档案,记录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以此全面反映学生品德的发展状况。其三强化评价反馈,教师需及时把评价结果转化为教育行为,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家长。在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具体优点,接着提出建设性建议,最后给予鼓励期待,真正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形成“评价—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性。

结束语

核心素养领域下,教师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能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搭建实践平台,让德育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课堂实践,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的整体水平,又为整个教育体系的育人功能增添实践活力。这种德育课堂还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夯实德育根基,深度激活德育效能,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筑牢发展基石,使学生找到自身正确的奋斗目标与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其东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 [J]. 学苑教育 ,2024,(03):16- 18.

[2] 陈柳颖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J]. 亚太教育 ,2024,(07):45- 47.

[3] 李悦 . 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德育高效课堂探究 [J]. 阅读 ,2024,(39):19- 21.

[4] 王振宇 .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J].知识窗 ( 教师版 ),2019,(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