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表演中舞蹈演员对角色文化内涵的精准诠释
王赞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
前言
民族舞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它以身体语言为媒介,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在民族舞表演中,舞蹈演员不仅是舞蹈动作的执行者,更是角色文化内涵的传递者。演员能否精准诠释角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于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积累丰富的文化素养
舞蹈演员精准诠释民族舞角色文化内涵,积累丰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其一,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是基础,演员可借助阅读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历史文献等途径,深入探究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把握民族文化核心要点与特色,如学习蒙古族舞蹈时,需了解其历史发展、游牧生活、宗教信仰及马背文化等,以更好理解角色内涵与情感。其二,体验民族生活是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演员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参与日常生活和节日活动,能直观感受民族文化氛围与魅力,获取准确诠释角色文化内涵的素材与灵感,如学习傣族舞蹈时,到傣族村寨居住并参与泼水节、开门节等活动,学习生活礼仪和舞蹈动作,把握角色特点[1]。其三,欣赏民族艺术作品能助力演员拓宽艺术视野,民族艺术作品涵盖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演员欣赏蒙古族长调民歌可感受其音乐特色,欣赏傣族剪纸艺术能了解其审美观念与造型艺术特点,这些作品中的元素可为舞蹈表演提供借鉴与启发,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文化内涵。
二、运用恰当的表演技巧
在民族舞表演中,演员运用恰当表演技巧对精准诠释角色文化内涵意义重大。动作技巧方面,民族舞有独特风格与要求,不同民族舞动作特点鲜明,如蒙古族舞蹈的抖肩、马步,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等。演员需反复练习掌握规范要领,让动作准确流畅优美,且依据角色性格与情感变化灵活运用,像表现蒙古族勇士豪迈就加大动作幅度力度,展现傣族少女温柔婉约则注重“三道弯”的细腻柔美。表情技巧上,表情是传达情感的关键手段,演员要依角色文化背景和情感状态合理运用,如表现藏族舞蹈角色展现虔诚庄严以体现对宗教的敬畏,表现维吾尔族舞蹈角色呈现热情开朗以展现乐观豁达,同时注意表情与动作协调配合,让表演生动自然。舞台空间运用也不容忽视,它是舞蹈表演重要载体,不同民族舞对舞台空间运用有别,演员要按舞蹈风格情节合理安排自身位置与移动路线,如表现蒙古族舞蹈大气磅礴时在舞台大范围移动展现草原广阔与人民豪迈,表现傣族舞蹈灵动秀美时在舞台局部细腻表演突出其精致优雅,以此增强表演效果,更好诠释角色文化内涵[2]。
三、深入体验与表达情感
在民族舞表演里,演员深入体验与表达情感是精准诠释角色文化内涵的关键环节。首先,演员需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世界,借助对剧本、音乐、舞蹈动作等多方面的剖析研究,精准揣摩角色内心感受与情感变化,明晰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像表演展现民族苦难历史的舞蹈作品时,演员要深刻体会角色承受的痛苦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进而在表演中准确传达这些情感 [3]。其次,在理解角色情感世界后,演员要激发自身情感共鸣,把角色情感转化为真实感受。这要求演员具备一定情感体验能力与想象力,能将自己代入角色情境,与角色产生情感共振。例如表演表现母爱的舞蹈作品时,演员可回忆与母亲的亲情故事,激发内心对母亲的爱与感激,再将这份情感融入表演,让表演更具真挚性与感染力。通过深入理解角色情感世界并激发自身情感共鸣,演员能够将角色文化内涵以更生动、真实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好地领略民族舞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力量,提升民族舞表演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播效果。
四、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在民族舞表演的情境中,演员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是精准诠释角色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核心在于规避情感的过度夸张与刻意做作,力求达成情感抒发与舞蹈呈现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动作、表情等皆是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情感表达需与这些要素紧密配合、相得益彰,方能精准且生动地塑造角色。当演员需要展现喜悦这一情感时,欢快的舞步是情感外化的动态呈现,其节奏的明快、步伐的轻盈能够直观地传递出欢快之感;灿烂的笑容作为面部表情的关键元素,能直接映照出角色内心的愉悦;而灵动的眼神则如同情感的窗口,通过眼神的流转可以进一步强化喜悦情绪的传递,使观众深切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喜悦。反之,在诠释悲伤情感时,缓慢的动作能够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氛围,体现出角色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低垂的眼睑可传达出角色的落寞与无助,避免眼神交流带来的情感干扰,让悲伤情绪更为内敛深沉;微微颤抖的身体则从生理层面模拟出角色在悲伤状态下的自然反应,增强情感的真实感与感染力。通过这种细腻且精准的情感表达方式,演员能够将角色的情感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深入理解角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升民族舞表演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雨诗." 形象种子" 在舞蹈创作中的功能实现——以舞蹈《丽人行》《铜镜舞》为例 [J]. 艺苑 ,2024(2).
[2] 吴楚玥 . 民间舞蹈作品表演中的 " 意象 " 表达研究 [D]. 南京艺术学院 ,2023.
[3] 舞蹈 ." 由情到舞 , 以舞传情 "-- 藏族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D].2023.王赞(1994.1)女,汉族,浙江宁波人 演员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