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路径

作者

刘海燕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金川第一学校 010100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存在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这既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也不利于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路径,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解题困难,建立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培养路径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依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应用题难度应逐步递增,从简单的一步计算问题入手,让学生熟悉基本数量关系。随着学生能力提升,再引入多步计算和复杂情境的题目。教学内容编排要从单一知识点应用向综合知识运用过渡,逐步拓展解题思路,就像搭建阶梯,让学生稳步提升解应用题的能力,避免因难度跨度大而产生畏难情绪。

(二)启发式原则

启发式原则强调教师引导作用。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告知解题方法,而要通过巧妙提问,如 “题目中哪个信息最重要?”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通过提示学生分析条件间的关联,启发其思考方向。例如对于行程问题,可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场景,让他们在教师启发下主动探索解题思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使解题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旅程。

(三)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不同,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抽象思维。在培养解题思路时,要关注这些差异。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给予更多示例和详细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题目。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的解题思路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得到发展[1]。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培养路径

(一)强化审题训练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强化审题训练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读题,圈出关键信息,像 “一共”“比…… 多”“剩下” 等关键词,让学生明确题目涉及的数学概念和要求。比如在加减法应用题中,圈出关键词就能判断是求和还是求差。

利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辅助理解题意也很关键。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像行程问题,画线段图可直观呈现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分配问题中条件较多时,列表法能清晰呈现数量的分配情况。

鼓励学生复述题目内容,将文字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这有助于准确把握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如此,能为解题奠定坚实基础,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导致解题错误,使学生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逐渐提升他们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二)构建数量关系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典型问题为例,在行程问题中,引导学生理解 “路程 = 速度 × 时间” 这一基本模型,通过不同的行程情境让学生熟悉如何运用该公式求解速度或时间。

在购物问题中,建立 “总价 = 单价 × 数量” 的模型,让学生明白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例如在工程问题中,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列出方程或算式,通过这种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使学生能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提高解题能力。

(三)多样化解题方法教学

多样化解题方法教学不可或缺,一方面,要教授传统的解题方法。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所需条件,如在求平均数问题中,从平均数的概念反推需要知道总数和份数。综合法则是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和差问题中,通过已知的和与差求出两个数。另一方面,引入现代解题方法。方程法是重要的一种,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设未知数,根据头数和脚数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比例法在一些涉及比例关系的问题中很实用,如按比例分配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中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灵活性。

(四)培养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品质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升意义重大。在逻辑思维培养方面,要求学生解题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比如在解决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根据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列出解题步骤,先确定单位 “1”,再分析数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保证解题过程的严谨性。同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同一应用题中尝试多种解法。例如在解决面积计算问题时,除了常规的公式法,启发学生通过割补、平移等方法转化图形,从新的视角求解。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能让学生突破定式思维,提高在复杂情境下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五)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解题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创设商场打折促销的情境。问学生:“一件衣服原价 200 元,打八折后是多少钱?”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比如在学习概率问题时,设计抽奖游戏情境,让学生计算中奖概率。通过这些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动化。同时,情境教学可以融入跨学科元素,如在科学实验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情境中,学生更易理解应用题的背景和意义,积极主动地探索解题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强化审题训练、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多样化解题方法教学、思维品质培养以及情境教学等路径,能让学生在面对应用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当下的数学成绩,更对其长远发展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为他们今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波. 探究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路径[J]. 中外交流,2021,28(7):103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