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方静霞
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小学 842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标强调以学科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需要立足教学内容,探索创新路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1 角色的转变需要系统支持
学校层面建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每周一次“微格教研”:一位教师执教十分钟片段,同伴用手机录制并即时投屏,对照核心素养四维指标进行切片分析。区教研员每月组织“文本细读工作坊”,带领教师像学生一样重读教材,发现隐藏的读写结合点。寒暑假开展“跟着教材去旅行”田野考察,教学《詹天佑》前走访京张铁路遗址,拍摄现场照片制作互动课件,把文化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场经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则通过“阅读—实践—写作”循环实现:每学期精读两本语言学或儿童文学专著,完成一篇行动研究报告,并在校刊发表。
2 创设互动机制,营造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
教师深入领会教材核心思想后,应以饱含情感的语调朗读课文,并运用图像、音效、旁白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营造舒适愉悦、充满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索兴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文本,帮助其理解角色情感,并通过肢体语言展现角色特征。以《将相和》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通读全文,再结合其朗读情况进行示范,助力学生初步把握廉颇、蔺相如、赵王、秦王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文章主旨。其次,教师播放“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动画片段,生动呈现蔺相如智斗秦王、廉颇负荆请罪等经典场景,增强文本的画面感。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与课本剧表演,引导他们依据文中对角色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感染力强的朗读和生动演绎,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3 重视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结合课外优质德育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与思考道德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德育讨论、角色扮演等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此外,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其内心共鸣,促进他们的道德品质提升。有效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更主要的是能够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给予学生德育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和学习的紧密联系,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在文本分析中借助董存瑞生平事迹的短视频普及相关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勇事迹。期间设置启发性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的行为对你有哪些启示?”在问题的引领下开展小组活动,从中渗透德育教育,鼓励学生代入到具体的角色当中,设身处地地思考深入理解董存瑞的英雄行为,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本分析过后围绕“学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革命故事,集中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驱动学生将学习到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做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营造安全、包容的学习氛围是激活所有学生的必要条件
教师要在课前通过问卷或谈话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兴趣领域与畏惧点。对于识字量暂时落后的学生,提供图文对照的预习包;对于阅读量大的学生,则给予“文本考古”任务,要求找出作者同时期其他作品中的相似意象。课堂上设置“提问匿名箱”,任何学生都可以把疑惑写在纸条上投入箱中,随机抽取并组织全班共同解决,既保护提问者的自尊,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关注。评价方式随之改变:每周发放“成长折线图”,学生用不同颜色标记自己在朗读、提问、合作、写作四个维度的进步曲线,只给方向性建议不给分数,家长会上学生向家长解读自己的折线,成就感由外部评价转为内部驱动。
5 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创新实践,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并组织适宜的语文创新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在知识应用中提升母语运用能力。这类活动的开展,需以扎实的基础积累为前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书面与口头语言的双重积淀。通过词汇储备强化语言材料积累,借助规范训练掌握语言运用规则,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认知,为语言应用能力的逐步提升筑牢根基。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这块的教学改革上,我们要努力探究以核心素质培养为基础的新路径教学革新尝试。在这当中既代表了对旧式课堂形式的整体性改变,又是遵循新时代表征性的人才塑造要求的重要行动步骤;通过角色调换,合作探究,思想引领活动开展,还有关于安全教育融入以及语文实践活动激发等多项手段综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阶段内设置语文课的总体教学水准情况,并且也给那些小朋友们日后各方面能力的成长打下了不错的基础。面向未来时期的到来,则会继续加深这样种类性质的改革尝试探索,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的同时努力使自己在这片领地当中可以做出更多更高级别的突破成绩成果显现出来效果,进而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这个最终目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春芳 . 素养提升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J]. 语文建设,2023(16).
[2] 杨文博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33):104-106.
[3] 薛鹤.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9):61-63.
[4] 耿文香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J]. 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1):46-48.